ZKX's LAB

为了和田的孩子,他14年里4次到新疆支教

2020-10-19新闻13

“0903”,这是新疆和田的电话区号。回到延庆已经仨月,54岁的康柏利依然能接到不少“0903”开头的电话。

为了和田的孩子,他14年里4次到新疆支教

“老康啊——”电话那头,是和田技师学院的师生。学校谈合作,学生找实习,大家有事都愿意找“老康”。在旁人看来,康柏利虽然是北京人,却更像是和田驻京办的办事员。

“援疆的工作没做完,所以得加加班。”康柏利笑着说。其实,他已经是四次援疆。在前后六年的援疆征途中,他走遍了和田的七县一市。

为了和田的孩子,他14年里4次到新疆支教

如果说选择援疆是一种情怀,那么四次援疆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不过,低调做事的康柏利并不愿意成为什么传奇人物。面对别人的好奇,他有自己的理由:“和田需要我这样的人。”

为了和田的孩子,他14年里4次到新疆支教

来自延庆区第一职业学校的康柏利扎根教育32年,对职业教育有深刻的见解。到了和田,他发现当地职业教育的师资非常薄弱,许多老师是刚从普通学校调过来的,讲课就是照本宣科。另一方面,学校购置了全新的汽修设备,却没人会用。“真着急啊。”康柏利说,和田缺老师,尤其是职业教育方面,师资力量更是短板。作为一名职教老师,选择援疆,也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6年,康柏利第一次来到和田,在和田地区教育学院支教。当时的和田市区没有高楼,到处是低矮的土垒平房,大街上遍地沙土。“和田人民苦,一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接着补。”和田条件艰苦,援疆教师没有食堂,大家两个人一天轮流做饭,自己买菜买粮。困难没有吓倒康柏利,反而让他“乐此不疲”。他说,是当地群众的热情打动了他,让他盛情难却。

在和田地区教育学院,康柏利晚上义务为当地的孩子补习功课。一天晚上,他换灯泡时从桌子上摔了下来,脚背骨折。为了不耽误教学,康柏利拄着双拐坚持上课。当地老师得知后,主动帮他做饭洗衣服,让他非常感动。一年半的援疆期满,学院领导找到康柏利,希望他能留下来,他痛快地答应了。

第二次援疆,康柏利帮助教育学院组建了服装、汽车维修等专业。在他的推动下,京和两地手拉手办学,幼教专业的学生在和田学习两年后,还能来延庆再学习一年,从而大大提升专业技能。这个项目连续搞了三年,300多名和田学生从中受益。

为了和田的孩子,他14年里4次到新疆支教

康柏利为了和田的孩子殚精竭虑,却无暇顾及当时正面临中考的女儿。女儿总是抱怨:爸爸“心狠”,不常给妈妈打电话,也不给她打电话。其实,康柏利不是“心狠”,而是很忙。在教育学院,康柏利每周承担300多人的教师培训任务,还承担着一个幼教班的汉语课,一个汽车维修班的专业课。由于时差问题,忙完一天下来,北京已经是凌晨两点多,康柏利实在不想打扰她们娘俩。

为了弥补家人,康柏利两度援疆之后回到了延庆任教。直到2017年8月,康柏利才第三次踏上援疆之路,到墨玉县职业学校担任副校长。这一次,他为“艰苦奋斗”做好了充分准备,甚至把电磁炉也背了过来。到了驻地,他才发现当地的条件已经比十年前好了很多,当地政府早就为援疆老师料理好了一切。

“和田的变化非常大,老乡的日子正一天天地好起来。”在墨玉,康柏利还见到了第一次援疆时资助的贫困学生其曼古丽。当年,成绩优秀的其曼古丽为减轻家庭负担而辍学打工,康柏利听说后,来到其曼古丽家做工作,终于使她重返课堂。在康柏利的资助下,其曼古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并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看到自己资助的学生也成了老师,康柏利十分欣慰。更让他欣慰的是,女儿大学毕业后也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更加理解他的执着。

在和田地区七县一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康柏利带出来的团队包揽了汽车专业的一二等奖。这时,和田技师学院的领导主动伸来了橄榄枝,于是便促成了康柏利的第四次援疆。和田技师学院是和田地区规模最大的职业学校,校领导的邀请非常恳切:“我们更需要您这样的老师!”

为了和田的孩子,他14年里4次到新疆支教

在和田技师学院,康柏利为学校编写了三年发展提升方案,把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学生就业上。和田技师学院原有40多个专业,一些专业就业率畸低,甚至无法就业。康柏利建议学校优化专业设置,将专业降到了20个左右,并设置了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专业。

“一人就业就能全家脱贫,和田最需要这样的职业教育。”康柏利说,和田的公交车、出租车已经在大量引进新能源车辆,他十分看好学生的就业前景。通过他的牵线搭桥,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技师学院与和田技师学院签订帮扶合作协议,捐赠了28辆教学用车,并在和田举办了两期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班。

今年7月,康柏利援疆期满,只能再一次与和田说再见了。但他坚信,这只是暂别,如果和田有需要,他还会义无反顾地回来。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