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缝缝补补里的朴素传承

2020-10-20新闻4

黄治玉在修补衣服。本报记者 马黎摄

黄治玉所补的衣服十分美观。 本报记者 马黎摄

面容姣好、干脆利索。今年52岁的黄治玉一看就是位心灵手巧的人。

“毛衣破成这样你是不是早就扔了?但我是‘衣医生’,专治这样的衣服。”在位于安康市汉滨区金州路的家里成立了婉玉绣补织补工作室,黄治玉拿着一件毛衣,双手一撑,露出碗口大一个破洞。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而言,听起来应该都不陌生。“衣服织补在过去是每位妇女都必须会的一门手艺。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一年到头只有一两身衣服,衣服上打补丁是常有的事。马虎一点的直接在破洞上加一块布缝上,讲究的会用绷圈把破洞绷开,用针按刺绣的织补方法进行织补。”黄治玉小时候就喜欢做针线活,补衣服、缝扣子,有时还自己做沙包。当时同班的女孩子都会做针线,但是做得好的却没有几个,而黄治玉是个例外。

在黄治玉家里的书房,几百个不同颜色的线筒被挂在一面墙上。坐在手推机前,黄治玉只需抬头就可以挑选自己想要的线。

“这个行业虽说是古老行业,但这些年经过从传统织补到机绣再到手推绣,又成了新兴行业。”缝缝补补几十年,深入接触这个行业,黄治玉有了新的认识。她发现现在的织补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效果、方法、工具,甚至理念上都有了极大的变化。

可能是过惯了俭朴的生活,黄治玉看见周围的朋友因为衣服有破损苦于没有办法而忍痛放弃,觉得很可惜。“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我做织补也是想帮大家节约开支、减少浪费。”9月28日,黄治玉告诉记者,“织补会最大限度地将衣物还原如初,我会从衣物边角抽出同样的细线,按照原有的经纬纹路织补回去。”

不要小看织补行业,它涵盖了所有缝纫技术。单层衣服直接织补,如果是秋冬季大衣或羽绒服之类有加层的衣服,织补衣服前,还需要拆开,羽绒服还要小心地取出羽毛,补好后再装上缝好。

每次补衣服前后,黄治玉都要拍照做对比,一方面对自己织补过的衣服进行分析改进,另一方面拍下的这些照片要发在自己的微信群和短视频平台上。今年5月,婉玉绣补织补工作室成立。工作室设在黄治玉的书房,接单则通过黄治玉的微信朋友圈。

一位客户通过微信找到黄治玉,一脸惋惜地拿着一件被虫蛀了几十个小洞的羊毛衫。“很多客户因为没有妥善保管好衣物,放了一个季节,要穿的时候从柜子里拿出来,会大吃一惊。”面对满是虫眼的衣服,黄治玉觉得还是“有药可治”。她运用手推绣技术,为这件毛衣量身打造,选择合适的颜色花形,对绿豆大小的几十个破洞绣上了漂亮的小梅花,整件衣服又重新焕发出风采。“这种情况如果靠传统织补多少会有痕迹。但是手推绣突破了机绣的花形单一,弥补了手绣达不到的精细。”黄治玉说。

在黄治玉的工作案上堆着一些小布片,布片上都是各种花卉的图案。经过勤练,现在黄治玉拿到一件衣服,根据破烂的情况马上就能设计出图案。“因为每一件衣物破损的程度不同,有独立的,有对称的,也有呈放射性散开的小破洞。”前不久一位男士拿来一件羽绒服,因为过年玩爆竹火星子溅了一身,黄治玉为他绣上了连绵山峰。

有时不一定是贵重衣物,只是因为客户对衣服有着特殊的感情舍不得扔拿来织补。张大姐有一件毛衣穿了十几年了,衣服磨损厉害,但是是亲人送的,她非常喜欢。“有些人的衣服寄托了特殊的情感,所以这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黄治玉说。

家里有熊孩子的李燕,通过微信向黄治玉求助:“刚买的一件新衣服,转过身,就被儿子用剪刀剪破了。”面对心痛万分的李燕,黄治玉向她承诺,剪刀破坏的衣物都是硬伤,容易修补,经过修补会和新的一样。

像这样的求助黄治玉经常会遇到,因为修补技术好,客户之间相互介绍,黄治玉的微信群越来越庞大,有很多外地客户通过快递把衣服寄来请她修补。“虽然有时一天接七八件衣物,但织补衣物急不得。”黄治玉每次修补前都会和客户商量好修补方案,再进行修补,认真对待每一件衣服。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不能丢,适度消费这个思想永远不会过时。”黄治玉说。

一场秋雨过后,天气渐凉,黄治玉织补衣服的旺季也到来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