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推敲”背后的心思

2020-10-22新闻7

《脱口秀大会》已经播出三季,参会选手基本上都能拿出好笑的段子,博观众一乐。从快乐的目的出发,这是快速且轻便的通途,算是互联网给予大家快速得到快乐的方法之一。但是看着看着,我就发现这种突然爆发的快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徒留似乐非乐的样子。最后,受益的只剩下《脱口秀大会》这档综艺。当然,还有笑果文化对脱口秀文化的普及意义,以及我们那消失的无影无踪的快乐。

这引起了我对语言——这项人类必备硬件的思考。

我发现对语言运用到极致的非属古代人不可,特别是古代文人。比如唐代诗人贾岛写的《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中的“敲”可来之不易。众所周知,贾岛被称为“诗奴”,一大爱好就是“钻字眼”。上文提到的“敲”,有一竞争对手叫“推”,光是“推敲”二字,贾岛就纠结了很久,堪称现代纠结患者的祖师爷之一。后来,贾岛遇到诗名和官名都口碑皆好的韩愈。韩愈推荐了“敲”字,说“敲”更符合文人的修养,更带了点音律,打破了空间静谧感。由此才有“僧敲月下门”。所以,后世就用“推敲”二字代表做事认真、反复斟酌的代表词,贾岛写这首诗的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

韩愈像

“推敲”典故的流传,很符合中国人做事认真且谨慎的为人处事准则。比如说,父母常常劝诫子女做事需考虑仔细,尽量不要走弯路,最好直达目标,一击即中,不费多余力气。这就是典型的做事要推敲,考虑前因后果。不过,只要经过半点社会磨练的人,心里都明白父母的劝解只是好意,属于完美主义的不现实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多半要绕点路子,碰到些磕磕绊绊。碰上纠结和拖延症患者相结合的子女,事情多半直接放弃,或者无限期延后。这时候,“推敲”的态度显得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结果基本上是“推敲”不成功,所以何必事事再推敲?

贾岛,博宝艺术网

贾岛“推敲”的过程,还反映出“对权威的崇拜”。韩愈是谁?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朝中期的明星高官,妥妥的诗界权威和官场权威。再加上,古代人本身就成长在“慕强”的封建等级制度氛围中,更容易产生对权威的崇拜。不然怎么解释古代读书人争着去当官?贾岛本人正是“科举不第”的落第例子。当一介白衣的贾岛巧遇韩愈,是诗人之间的相互吸引,还是命运的巧合?当然,韩愈之于贾岛,不仅代表高专业水准,还是官场引路人。科举制度的盛行,门生故吏的守望相助,正是如此。所以,贾岛作为一生穷困潦倒的小诗人,被强者韩愈吸引,毫无意外,理所应当。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韩愈只要愿意可以利用专业PUA和职场PUA,全面压制贾岛,由此达到自己的目标。

鲁迅先生曾在《纪念刘和珍君》里面说过“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如果我们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慕强的人,就会发现慕强和权威是两厢结合的天然组合。若是如韩愈和贾岛这样,长者提携才华横溢者,强者培育无限潜力者,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则坏了。所以,强弱交手的时候,弱者要提高警惕,提防强者的玩弄;强者要正视自身的责任,切勿以强欺弱。到这种时候,“推敲”的态度才能洗脱“鸡肋”之名,更显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博弈,这才算是真真正正的谨慎态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