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朝被元朝所灭,当真是“重文轻武”的缘故?就算是重武也没有用

2020-10-30新闻9

在中国的诸多王朝之中,有这么一个比较奇怪的朝代,它的生命虽然很长,但是,却非常软弱。宋朝就是这么一个朝代,尽管,宋太祖赵匡胤是马上的皇帝,靠他的武力征服了整个宋朝的疆域,但是,宋朝在军事上的实力却一直很弱,常常受到其它周边少数民族的挑衅。

那么,为什么宋朝的军事实力会这么弱呢?

都知道,唐朝藩镇割据持续了近二百年,五代十国数十年的兵乱,杀得中原大地是星月无光,所经之地鸡犬不留。因此,新的统治者在制定新帝国制度之时,便一味矫枉过正,以至于,出现了以文驭武、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之道。最后,不仅使国家再无武将割据逆反之祸,还导致了重文轻武的弊端。

在赵匡胤统治时期,他非常重视国家的武将发展。当时,国家刚建,有很多军事官吏的空缺,他决定举行武举选拔,并沿袭唐朝武举人的选拔制度。但是,在唐朝时期,武举人的身份却比文举人身份低。此外,宋朝刚建国时期很乱,虽刚刚平定还是有很多反抗者,所以,并没有选拔出优秀的武将人才。

过了几年之后,国家得到了安定,宋太祖便命令各级官员从民间选拔那些孝顺的、品德高尚的和武艺高强的人成为武将之才。刚开始,各级地方推荐了700多个,之后,再经过各级官吏的筛选之后,最终,参加殿试的只有300多个,可是,他们的表现得却非常不好,使得宋太祖非常愤怒。

原本,宋太祖打破了封建阶级录用人才的制度,是想给普通民间会武术、有能力的人一个机会。但是,他没有想到,实际上,这些人都被各级官吏操控,而真正有能力的、武艺高强的人是不会被选上的。

到了宋仁宗年间,开始重视武举的选拔和武学发展了,并且,实行文武并重的战略。宋仁宗在各县设立了武馆,使武举人的选拔开始走上了正轨。除此之外,宋仁宗还举行了殿试,通过考察考生的武艺和军事谋略,选拔出武举人才。并且,宋朝的武举选拔,在人数上也有严格的限制。在京城参加选拔的,由兵部的隶属机构进行选拔,其它的地方由帅司殿进行选拔,当然,那些兵力急缺的地方不受人数限制。

而且,武举的选拔,还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考察的是武艺和程文;

只有你武艺过关,不仅要会刀、枪、剑、戟各种武艺,还要会各种军事谋略,这样才算过关。

第二个阶段为解试;

在解试这个阶段,不仅要考察你各种武艺,还要考你的骑射,当然,程文这种对军事上的谋略和对策也是要考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省试;

不但要武艺高强,还要在军事和谋略上有所出众,这样就会被皇上选拔为武举人,可以到军队中担任官吏。

在北宋,武举考试的选拔在人数上有限制,一般只招收200人,且将200人分:上舍人,中舍人,下舍人;上舍人有30人,中舍人70人,下舍人100人。上舍人考试得第一名,可以直接到军队中担任管理;中舍人的第一名,可以不参加省试,直接进行殿试;下舍人第一名可以不参加解试直接进行省试。

此外,南宋时期也有武举人考试,可是,人数却是北宋时期的一半。在北宋时期,对武举人的要求很细,不但要考察考生的各种武艺,连对他们骑马和射箭都有很高的要求,当然,在谋略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南宋时期就不一样了,凡是武艺不高强的一律淘汰,可能是由于受到北宋时期靖康之战的影响,要找一些武艺高强的人来领导军队打败金国人。

到看宋朝的中后期,国家对武举人的选拔就开始放松了,甚至,一些武举人,不再考武举,放弃了武艺,学习四书五经,准备考取文举人。因为,武举人的地位比文举人低太多了,有谁还愿意学习武艺呢?而且,在南宋的宋高宗时期,重文轻武的思想浪潮更是一浪接着一浪,便引起了宋高宗的担忧。这样下去只会出文人,那么,国家的武力值会越来越弱,军事上的实力更加弱小,如何抵抗外来侵略呢?

到了宋孝宗时期,他提议把参加武举考试的,且取得武举人身份的人,放到军队中直接担当管理,却受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告诉他:这些人都是通过“文墨”来获得的举人,虽然,对兵书有一定的见解,但是,如果直接放到军队上,会和那些当兵的人格格不入,只是会纸上谈兵罢了。

宋朝重视文人,对于武举人不放在心上。尽管,出了很多有名的文学大家,但是,在军事实力上却一直很弱,算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了。此外,宋朝后期不仅各种贪污腐败盛行,更是奸臣当道,陷害忠良。试想,这样的一个朝代,肯定不会有太大的作为,所以,最终被元朝所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参考资料:

【《宋史·太祖本纪》、《杯酒释兵权:宋朝为什么重文抑武?》、《宋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高宗一》】

#辽宋夏金#君王皇帝#元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