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大展在重庆开幕

2020-10-30新闻14

开幕式

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1940—2020)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主要是以注重学统梳理,构建创作谱;系强调历史语境,重视地域特色;重点突出文脉与历史、传统与经典,以及时代使命与当代视野的基本思路,从时间线索上共分为两大板块:1940年—1978年,1978年—2020年,两大板块共由十一个专题展组成,展览云集了460余位艺术家603件作品。这是四川美术学院近年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大型展览。

本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主持。在展览开幕式上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针对四川美术学院在美术史上的贡献,以及在学科建设、美术创作方面做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他讲道:“在80年的创作历程中,四川美术学院一直是中国艺术创作板图中的重镇,各个时期均涌现出一批代表性的艺术家与代表性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备受关注的多幅美术史上经典名作“回家”,实现大团圆。据了解,为了庆祝四川美术学院成立80周年,此次展览特意从中国美术馆借展了10余幅名家名作,如《一九六八年×月×日·雪》《春风已经苏醒》《雨过天晴》等,为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献上一场艺术的盛宴。

现场图片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院在“伤痕”和“乡土”时期涌现出一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由于作品的风格和精神内涵的表现有着某种相似性,当时的理论界将他们称为“四川画派”。实际上,四川油画掀起的第一个高峰是1979-1984年之间,以高小华、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表,创作了《为什么》《一九六八年×月×日·雪》《父亲》《春风已经苏醒》等一批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到19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土的风情化,“乡土绘画”重新洗牌,裂变为两条不同的创作路径。一条以张晓刚、周春芽等为代表,借助乡土题材,但目的在于完成现代主义风格与语言的转换。另一条路径是高小华、程丛林、庞茂琨。他们将“乡土”向少数民族题材推进,亦即是说,不断挖掘作品背后积淀的地域生存体验与文化经验。

从美术史的发展上来看,四川美术学院以西南地区为主要阵地,辐射全国的美术创作,已经打下了非常深厚的美术根基。放眼未来,川美人不断开拓创新,通过多元化的美术创作将继续影响着美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四川美术学院 供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