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洋紫荆花到底能不能吃

2020-11-18新闻19

凉拌洋紫荆花香甜可口。

科研人员在测量洋紫荆花的花苞。 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 许如君 通讯员 覃泳智

洋紫荆花到底能不能吃?是否存在毒副作用?不少吃货对这一问题颇为关心。刚刚公示的“2020年柳州市第八批科技计划拟立项项目清单”中,“不同花色洋紫荆选育及花可食用性生物活性研究”赫然在列,或许过不了多久,这一问题将会有确切答案。

吃货已先行

洋紫荆花的味道微甜

每年的三四月间,柳州街头就会被粉红色的花海浸没,满城怒放的洋紫荆花,让柳州成为全国网红城市,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一些资深吃货在品尝鲜美的螺蛳粉之余,也不禁对那一朵朵美丽的洋紫荆花跃跃欲试,并且很快得出了粗浅而直接的结论——微甜。

早在2016年的洋紫荆花季,就有一家螺蛳粉餐厅推出“洋紫荆花系列美食”。这家餐厅将洋紫荆花瓣配以辣蓼、鱼腥草、薄荷等野菜,再佐以各种调味料后,为食客端上了一道“凉拌紫荆花”,其香甜的口味迷倒了不少试吃的游客。餐厅当年还烹制出紫荆花高汤螺蛳粉、紫荆花凉拌螺蛳粉,也让游客惊艳不已。

尽管吃货们大快朵颐,但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洋紫荆花真的能吃吗?有没有毒?”

科研在跟进

以明确此花是否可食

问题“甩”给了柳州的科研机构。

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接下了这一“网红”课题。于是,便有了2020年柳州市第八批科技计划拟立项的这一项目。

“相关研究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了!”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蒙兴宁告诉记者,为了弄清洋紫荆花能不能吃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已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采集洋紫荆花进行成分分析,以获取其化合物成分构成,这一研究有助于详细了解其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与此同时,科研人员用洋紫荆花的萃取物质来喂食小白鼠,进行不同浓度、时长、批次的喂食等毒性试验,通过观察和病理解剖,获取详尽的实验数据,以明确食用洋紫荆花会对生命体造成哪些影响,是否存在毒副作用。

结论急不得

需通过反复测试分析

蒙兴宁说,目前,相关研究还在有序进行中,要得出确切结论,还需再过几个花期。

这几年的花期,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除了采集研究所内的洋紫荆花,还会走上街头采集盛开的花朵。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的研究必须以新鲜的洋紫荆花为基材,尽管一些市民对他们的采花行为不了解,甚至报警,但他们也只能“厚着脸皮采摘”。

“科研毕竟是严谨的事。”蒙兴宁告诉记者,洋紫荆花所处的环境、土壤、空气乃至采花时的天气等因素,都有可能对花的成分分析和活性实验结果带来不同影响。因此,相关研究必须以大样本、大数据为支撑,通过反复测试、对比、分析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即使有了初步结论,也仍然需要后续的研究,不断地验证。因此,要得出“洋紫荆花能不能吃”这一问题的结论,急不得。

前景被看好

有可能成美食界新宠

尽管确切的结论出炉尚需时日,但前人的探索却颇振奋人心。

通过查阅各类典籍,蒙兴宁发现,洋紫荆花的药用价值或不容小觑。根据《中华本草》记载,洋紫荆的花、叶、皮均可入药,药用价值广泛,其中,有一种白色花朵的品系,其花朵具有消炎解毒的功用,老白花入药还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风热咳嗽、肝炎等。当然,这些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和验证。

对于不同花色洋紫荆的选育,也是目前科研的方向之一。除了紫红色和粉色,白色也已进入科研人员的选育范围。通过不同品系的选育,科研人员正试图培育出花期更长、花量更大、花色更美的洋紫荆花,进而更深入地开展花的可食用性生物活性研究。

柳州一些餐饮界人士认为,如果科研证实洋紫荆花可以食用,甚至具有药用价值,这一味道微甜的食材,或将成为美食界的新宠,衍生出无数洋紫荆花新“食尚”。

#吃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