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他是最窝囊的开国皇帝,无才无能,被世家大族挟持,晚年忧愤而死

2020-11-18新闻2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臣谋反作乱并不稀奇,皇帝被作乱大臣控制也不稀奇。若谋反作乱的大臣和拥护皇帝,率兵平乱的大臣是兄弟,这在古代历史上就比较少见了。今天要说的,就是兄弟俩针锋相对,一个作乱,一个平乱的趣事。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年轻的时候生活在都城洛阳,他14岁的时候赶上晋武帝司马炎病逝,白痴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司马睿的同龄好友,琅邪王氏成员王导预感到天下将要大乱。王导又素有政治抱负,他极力怂恿司马睿与其一起逃离都城避祸,寻机有一番作为。从此时起,王导和司马睿的人生便牢牢捆绑在一起。后来司马睿参与了八王之乱,王导一直跟随司马睿,并为其出谋划策。东海王司马越掌权期间,在王导的精心策划下,司马睿被调往健康。司马睿到了建康后,经王导、王敦兄弟几经谋划,司马睿才在江南立住脚。公元316年,长安被刘聪率领的匈奴军攻破,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次年被杀。司马睿于是顺理成章在建康称帝,是为晋元帝。

实际上,作为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的上位与历史上的其他开国皇帝有些不一样。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往往雄才大略,能征善战。然而司马睿却并没有什么才干,也没有功绩名声,更没有手握重兵,也不是与皇室较为亲近的族裔。他的上位是权臣和世家大族共同推动的结果。这就造成了臣强而君弱的局面。君臣之间难免为了争夺权力而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在司马睿称帝前并不明显,因为双方尚有共同目标。待司马睿称帝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想从大臣手中夺回权力。君臣矛盾自然而然就激化了。

司马睿称帝后,从南逃的北士中挑选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并逐步将他们安插在重要岗位,同时制定新的法律政策,以压制江南豪强实力,培植自己的武装力量。司马睿的一系列举措侵蚀了总管朝政的王导的权力。这使得总管兵马的王敦觉得冤枉,替兄弟鸣不平。

王敦原本就看不起司马睿,早想废司马睿自立,但顾虑周访和祖逖的势力,一直不敢动手。后来周访、祖逖相继病死。公元322年一月,王敦便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在武昌起兵作乱,史称王敦之乱。

元帝急调戴渊、刘隗回师保卫建康。刘隗、刁协趁机劝元帝杀尽王氏,元帝不同意。司空王导得知兄弟王敦起兵,慌忙率领堂弟中领军王邃、左卫将军王廙、侍中王侃、王彬及宗族子侄二十余人,每天清晨入朝待罪。因其他大臣的申救,元帝使人送还王导朝服,并召见了他。王导慨叹地说:“逆臣贼予,哪朝没有。想不到今日出在我们王家!”

元帝拉着王导的手,说:“茂弘,我正要让你代为执掌政令,你这是什么话!”

说完,当即命王导为前锋大都督。并传下诏令:“王导以大义灭亲,可把我作安东将军时的节拿来给他。”元帝把节交给王导,意味着对他的绝对信赖。如此一来,王导和王敦这对堂兄弟,分别作为作乱一方和平乱一方,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

可王导未能阻止王敦沿江直下。王敦攻破建康城,杀刁协、戴渊等人。刘隗逃奔后赵。王敦早有政治野心,当长安失陷,南北士族纷纷向司马睿劝进之际,就想独揽朝政,但又担心司马睿年长而不好摆布,曾想另立一个皇帝,兄弟王导没有听从。及攻破建康,王敦责备说:“不听我的话,几乎灭族。”王导仍然不理睬,王敦没办法。敦既得志,拥兵不朝,生杀在手,“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元帝又急又气,不久就忧愤而死了。

晋元帝死后,元帝长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

明帝即位,王导受遗诏辅政,并时刻防着兄弟王敦篡位。王敦为了实现篡权野心,把军镇移到离建康不远的姑孰,屯兵于湖,自领扬州牧,日夜与钱凤策划、密谋再次起兵。

王导得王敦密谋叛乱到消息后,立即报告明帝,预作准备。正在这时,王敦突然患了重病,王导闻讯,即率兄弟子侄为王敦发丧。众人以为王敦已死,心想可以放心了。不料,王敦虽然病情越来越重,但是贼心不死。为了赶在死前过一把皇帝瘾,于太宁二年(324)六月匆忙起兵。他命长兄王含为元帅,命钱凤等人率水陆五万直扑京师。不料,此次叛乱由于事出匆忙,很快就被镇压了,王含被杀,其他将领也大多被杀。病床上的王敦彻底绝望了,在重病中一命呜呼。

#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