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高羔文:赵世暹集藏轶事

2020-11-24新闻8

原标题:高羔文:赵世暹集藏轶事

赵世暹赠周今觉的客邮封

赵世暹写予张维的信札

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将收集、所见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著录成书,名为《金石录》,共三十卷,前为目录十卷,后为跋尾二十卷,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其中更有赵明诚之妻、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后序而令人称道,《金石录》也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金石录》在南宋时期的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和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分别刻印两次,即龙舒郡斋刻本和浚仪赵不谫刻本,但这两者皆不显于世。元、明两代近四百年未见重新雕版,只有抄本流传。到了明末清初杭州藏书家冯文昌意外获得一部宋刻本,虽仅存十卷,但当时学人亦诧为惊人秘籍。

当时光流淌到1951年春,南京藏书名楼津逮楼欲卖给某军事学院,因藏书太多,搬运不便,该楼主人甘汶决定处理掉这批藏书,可是他不懂版本,就请亲戚、著名学者卢冀野帮忙,可是卢正好抱病在床,便介绍书商马兴安上门看货和议价。同去的还有赵世暹和绸布商朱某。其时甘汶正好不在家,这三人则径自挑书,最后以每斤二角钱,近于废纸的价钱买去了一批。等甘汶回来后,似觉不妥,便追到马家,在《金石录》上看到宋代年号“嘉佑”二字,误以为明代的“嘉靖”,遂去问卢冀野。卢此时病情更加严重,在床上随口说“嘉靖年间的书不算珍贵”。后来有人根据影印本考证,书中并没有“嘉祐”字样,实际上是“嘉糹育观”三字。或许是因字形接近“嘉靖”,所以卢冀野误以为是明代普通古籍。

可是赵世暹回去检看时,发现书中夹有签条,上写:“此书版本绝佳,疑是宋版。”当马、朱二人得知此书可能是宝贝时,便争夺起来。赵世暹对此却说,如是宋版,应该捐给国家。

赵世暹随后携书专程去上海,请清末进士、著名版本学家张元济鉴定,张元济一见,果然是宋代版本,于是欣然题记曰:“孰知三十藏本尚存天壤,忽于千百年沉霾之下,灿然呈现,夫岂非希世之珍乎!”张元济还特地邀请老友、著名学者冒鹤亭等前来共赏奇宝。而当时恰巧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到上海视察工作,赵世暹就将稀世宝书面呈给郑。作为收藏家和训诂家的郑振铎同样欣喜不已,他甚至连邮寄也不放心,形影不离带在身边,直到视察工作结束,亲自带回北京,如今这部珍贵的《金石录》就珍藏于国家图书馆。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此时的西北兰州创刊了一份邮刊,这就是《金城邮刊》,《金城邮刊》也是金城邮票会的会刊。在1944年6月的《金城邮刊》的创刊号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日的下午,好几位集邮同志,由于先期的预约,聚会在兰园文艺茶座——是一个兰州市地位很适中的地点。这是兰州邮人第一次集会,也是产生金城邮票会的首次会议,虽然事隔非久,却也值得追念和回忆。”

同时在《金城邮刊》的创刊号上还刊有“本会第一届职员”表,其中监事为“赵世暹”。

赵世暹究竟是何许人也?

赵世暹,字敦甫,号琴城赵二,江西南丰人。其父赵从蕃,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1920年6月赵世暹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科。1927年任职哈尔滨东省铁路工程处。1933年被北平市政府委任为工务局第四科技士,1934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并被聘为校理,1935年赵世暹与沈怡、郑道隆编的《黄河年表》经资源委员会审定作为参考资料印行。1936—1937年在南京清凉山参与组建整理水利委员会,其间与武同举合作编辑《再续行水金鉴》。1938—1941年随中央水工试验所西迁重庆,任编译组技正兼主任。

赵世暹于1925年加入中华邮票会(19号会员),另外在1930年3月版《新光月刊》第18期新会员题名录为166号会员。赵世暹以收集实寄封片为重点,多而且精,堪称国内首屈一指。张赓伯曾撰文指出:“(赵世暹)我国集邮界之先进……集邮界之模范人物也。均初本集华邮,后乃专集连票信封,研究华邮邮戳。所集自海关一次全套以至万寿红印花,迄最近止,不下四五千枚。各种邮戳,几为搜罗殆尽,原拟出一华邮邮戳专书,嗣因本已出《邮戳纪略》,遂止,拟再加以考证,日后印一更为有系统之专书也。君搜集邮戳,为我国最完备之一人。除连票华邮信封集外,尚握有他人所无之极佳专门邮集三部。”

而这三部邮集则分别为蒙古邮集,这包括各种全张、方连、版式、刷色、变体等。其中有两枚信封,未贴邮票,盖一巨型特戳,以戳代票,极为珍罕。赵世暹的这部邮集,实与当时蒙古邮票收藏大家、俄国邮商舒俩克藏品不相上下;第二部邮集邮是洪宪元年戳集,这部邮集有五六百枚邮品,其中有连票信封、明信片、单票等,均盖元年邮戳者,分省、县收集,其中袁世凯称帝83天内的全国各省邮戳全部收集齐全;第三部邮集为哈尔滨加盖俄国客邮集,这种俄国客邮共有九种,而赵世暹收集到自试印、试色,以及各种全张,其中最难得的是二分加盖在2K之红蓝各半票(上半张红色,下半张蓝色),实为当时的珍品。

1932年,赵世暹从哈尔滨调任到张家湾车站,他携带着两大箱珍贵的邮品赴任,可是不料在途中遇到土匪劫车,两箱藏品被全部抢走。赵世暹饱受打击,而这些珍贵邮品的失去,也可以说是对中国集邮界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赵世暹与“邮王”之称的周今觉是莫逆之交,每当发现珍邮首先就告诉周今觉。近两年,在香港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赵世暹1926年送给周今觉的一枚由新疆伊犁寄北京的俄国客邮封,估价达到40至45万元。这枚客邮封是1901.5.15由新疆伊犁寄北京的俄国客邮封,贴俄国邮票14戈比,销伊犁俄国客邮局日戳。早期俄国在新疆客邮封十分罕见,其中不乏孤品甚至没有实寄封存世,此封寄到北京后又转托几家商号才最终送到天津的收件人手上,信封背而有“赠今觉会长赵世暹十五.八.六”字样。

抗战爆发后,沦陷区大批人员涌入甘肃,一时造成粮食供应紧张,为缓解这种局面,1941年甘肃省政府和中国银行合作兴办了甘肃水利林牧公司,而赵世暹则来到兰州出任该公司副理。赵世暹在兰期间,恰逢一些兰州集邮爱好者创办“金城邮票会”,赵世暹于是和甘肃水利林牧公司的同事张用宾、姜锦春、戴礼轩一起加入了该邮票会,并担任监事一职。“金城邮票会”成立后每周日活动,1945年5月以后活动地点就在张用宾、戴礼轩、赵世暹任职的甘肃水利林牧公司举行。在《金城邮刊》第二、三期合刊上,《永久会员题名》中赵世暹名例第四名。

赵世暹天生有着收藏的嗜好,其除了集邮之外,还广泛收集各种版本的书籍以及文史资料和名人手稿等。

邓隆是清代甘肃进士,他不仅是一位实业家,更是一位学者、诗人。同时还是一位考古学者和佛学家。他英年早逝后著作散轶。而当时在兰州的赵世暹则在市肆收集了一些邓氏的遗稿。学者、后任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的张思温先生拟将邓隆的遗稿编印成书,他广为征集,在得知赵世暹收得邓著手稿多种。于是张思温就从赵世暹手中买到一些。其中在一本《追悼李临洮先生纪念品》一书卷首题记中记载,当年张思温向赵世暹要求转让邓隆的遗稿后,赵世暹也认为“斯之盛举,余图久之”,欣然“午后送去一部”。另外,还有一部分邓隆手稿赵世暹欲以张思温家藏《西夏文华严经》交换,因二人均是爱书之人,张不愿出手,只愿以现金购买,赵世暹则以“行李已打箱,日后从长计议”而委婉推脱。

1981年,有一次张思温在银川参加西夏学术讨论会时,一位北京的参会人士编辑的西夏文献目录,其中有藏于北京图书馆的邓隆著作数种。张思温感到很惊奇,于是就写信请北京图书馆善本部黄润华复制寄来一观。张思温看后,发现果真是邓隆的遗稿,分别为邓隆作于1926年的《西夏译妙法莲花经考释补》《书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后》《书武威县感通塔碑后》三篇文章,而且上面钤盖有“浚仪”圆形阳文小印,从中可知这些都是赵世暹旧藏之物。“浚仪”原为洛阳浚仪县,大宋王朝第一位皇帝赵匡胤即诞生在这里。而江西南丰的赵世暹家族则奉秦王赵德芳为始祖,故有“浚仪”之说。

原来赵世暹在离开兰州后,其所携邓氏遗稿悉数被他捐给了北京图书馆,将私人之财变为公有之物,此乃功莫大焉。

赵世暹酷爱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对甘肃的地方志研究也颇有贡献。清代临洮人孙祖起(字时臣)著有一本《洮阳耆英纪略》,可是同治年间孙游幕于蜀中四川,所以他的一些手稿及后来所著书稿均留至四川,而甘肃却不见。1942年,赵世暹在成都发现原清代进士、曾任四川按察使的冯煦家旧藏有一本《洮阳耆英纪略》,遂借至兰州,并让甘肃参议会议长、方志学家张维(号鸿汀)过目。张维见后,甚喜,于是就令人抄录一本,并作校订记一篇,其中写到:“此志作于光绪初年,记述狄道人物,起乾隆至同治之变,耆旧行义,多有志乘所未载者,而陇中从无传本。江右赵敦甫以南通冯氏所藏写本相视。”

此外,藏于甘肃省图书馆的《河州采访事迹》的扉面上亦有赵世暹的三段题记:

“据北平图书馆藏稿本录复,昔不全耳。琴城赵贰。卅三、五、十一、兰州。

存舆图舆地。食货、学校、武备、职官、人物、艺文及杂记待访。图凡六页。世暹五、十一。(钤盖有圆形朱文小印‘浚仪’)

赠国立西北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前身),卅三、七、十八。(钤盖有朱文方印‘敦甫赵世暹’)”

视字纸如珍的赵世暹还在兰州得观从敦煌藏经洞流出的《说苑·反质篇》残卷,该残卷先移存于敦煌县政府(因卷上有“敦煌县政府印”的钤印)。其后转入曾任国民党敦煌县县长杨炳宸之手,1945年4月,赵世暹先生在兰州杨炳宸处见此卷。1954年,赵世暹再次在南京得观此卷,并过录全文,并写有跋文:“一九四五年四月,因张老汉介绍,参观杨丙辰(住兰州南府街安徽会馆,江苏人,解放前曾任敦煌县县长)藏唐(?)写残卷,乃嘱令诚据四部丛刊本录此十二则。经杨君协助校其不同处若干条……今春在夫子庙得此本,抽空录过俾便存览焉。赵世暹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日南京。”

赵世暹在离开兰州后,曾于1949年3月17日给张维写来了一封信,信中告诉张维:“暹一月间到沪暂为中央水利实验处接洽各种事项,皆与旧日整理水利文献工作无关,殊属无意思。”而这封信如今也珍藏在甘肃省图书馆。

此外,赵世暹因其酷爱集邮,故邮识精深,且加上他文笔俊逸,1929年他还曾撰写了集邮小说《新婚之夜》,发表在《邮乘》第三卷第三期上。

#文物收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