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谢灵运:任性的一生,苦闷的一生

2020-11-24新闻14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朱雀桥边冷落荒凉,街上长满了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此时正是夕阳斜挂。想当年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这首《乌衣巷》是刘禹锡所做的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沧海桑田,人世多变的感慨。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诗人便是王谢这两大家族中的谢家的族人——谢灵运。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这句话是成语才高八斗的出处,而说这句话的人便是谢灵运。这句话,虽是在称赞自己的偶像曹植,但是又何尝不是在自夸。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佛学家以及旅行家。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对山水诗派的形成有着开山之功,被后世封为山水诗的不祧之祖。

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是谢玄的孙子,说起陈郡谢氏,在当时,是东晋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家族中人才辈出,是东晋时期唯一能与琅琊王氏相提并论的世家大族。

出身于这样一个顶尖家族中,谢灵运过着钟鸣鼎食的物质生活,加上18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谢灵运承袭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如此一来,年纪轻轻的谢灵运难免会心高气傲,骄傲放纵。他拒绝朝廷安排的一个闲官,而是想如同自己的祖父一样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朝廷上伸展抱负。

殊不知,在他正式步入仕途道路的那一刻,他的人生悲剧也就此注定了。他一生三次入仕,两次归隐,最后的结局是被皇帝赐死。

谢灵运一心想在官场上大展身手,如同他的祖父以及谢家的先人一样可以救国救民,成就一番伟业,但是谢灵运不但有自己的政治情结,他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文人情结,他一方面想要当官,想要为国家出谋划策,为君主分忧,另一方面他又要自由,要追求解放,追求人性,再加上恃才傲物的人物性格,这样的人在官场上终究会成为悲剧,纵使你有惊人的文学才华也不行。

面对官场的不如意,谢灵运在文学创作方面,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才。特别是在山水诗词的创作方面,他对山水之美有着超乎常人的审美悟性。

谢灵运的山水诗词大多是担任永嘉太守时所写,那段时期,永嘉的山山水水就是谢灵运的宣泄场所。在永嘉的一年多时光里,谢灵运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山水诗词,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永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

谢灵运所做的诗大多语言富丽精工,所描绘的景致鲜丽清新,其次谢诗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自然”,只不过这种“自然”与陶渊明的“自然”不一样,陶渊明是注重所谓的物我合一,追求整体的自然之美,而谢灵运则是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他往往是对自己的诗句精心打磨,用心雕琢,使得诗句整体上给人一种很自然的感觉。因此,他的诗很难能够像陶渊明那样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总的来说,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像是一篇篇旅行日记,先叙述出游,然后写下见闻,最后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慨。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岂唯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谢灵运的诗大多以落寞的心境作为结语,美丽的风景不过是心上的浮云,官场上的不得志才是心中的郁闷。

乌衣巷中尽风流

公元385年,谢灵运出生在会稽郡始宁县谢家别墅,他的叔曾祖是东晋名相谢安,“淝水之役”的统帅,祖父谢玄是这场战役中的前锋大将。而谢家更是东晋四大家族之一,仅次于王氏家族。可以说,谢灵运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谢灵运不足三岁,他的母亲刘氏便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刘氏是王献之的外甥女,不仅精通诗文而且长于书法。谢灵运聪慧机智,及其受到祖父谢玄的喜爱。

后来,家人觉得子孙难得,生怕养不大,于是将4岁的谢灵运送到了杭州钱塘杜先生的学馆中,直到15岁时,谢灵运才回到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18岁那年,父亲早亡,谢灵运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这对本就过着阔绰生活的谢灵运来讲更加开始放纵自己, 每天虽说不是花天酒地,但也是游娱宴集,以夜续昼。他每次出门上车下车,前前后后总是会有许多仆从。

这时候的谢灵运在生活上过着奢侈的生活,在精神上及其放任自由,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潇洒的时光。在这期间,他拒绝了朝廷授予的官职,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放纵的生活还没过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想只是做一个普通的官二代,他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

初踏仕途

公元402年,荆、江八州都督桓玄叛乱,攻入南京,逼迫安帝禅位,刘裕、刘毅率兵讨伐,南京局势暂时稳定下来。此诗,谢家子弟开始纷纷入仕,谢灵运出任琅琊王大司马行参军,这时,他21岁。

步入仕途的谢灵运认为自己有“宜参权要”的才能,力图为官,想要重振门庭,因为彼时的谢家已近开始没落。

但是,经过“桓玄之变”之后,真正拥有军队实权的已经不是世家大族而是以刘裕为代表的以军功起家的寒族将领。

刘裕本来只是当年谢玄统领北府兵时的一个下级军官,但是经历过“桓玄之变”之后,刘裕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国之重臣,之后,刘裕与刘毅争权,而谢灵运和谢混选择站在刘毅一边,因为他们打心眼里不认可刘裕,或者说瞧不起刘裕,毕竟当年刘裕只是他祖父下的一个小军官。

但是,刘裕最终成功了,一举诛杀谢浑等人,而谢灵运则被收编,免于一死,充任太尉参军一职,毕竟谢家虽说没落但仍是一个大家族,刘裕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就这样,谢灵运在政治上的第一次站队就站错了位置。

这时候保住一条小命的谢灵运面对着曾经家族的下属,如今却要却要卑躬屈膝,心中愤懑不平。而刘裕也不喜欢谢灵运,于是便把他罢官了。

公元420年,东晋王朝覆灭,刘裕登上帝位,刘宋王朝建立。

刘裕上台后,便给了谢灵运一个下马威,将谢灵运承袭的封号由爵降为了候,而谢灵运则写下了《谢封康乐候表》,名为谢恩,实为泄愤。

两年后,宋武帝刘裕去世,少帝刘义符继位,而这时候谢灵运被当朝权臣罗织罪名,以“构扇异同,非毁朝政”为由将谢灵运排挤出京城,降为永嘉太守。

被贬永嘉

被贬的谢灵运远离了政治中心的旋涡,这对他来讲,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不幸的是他的政治命运由此转入晦暗,幸运的是他的诗歌艺术得以绽放光彩。

谢灵运在离开南京时写下了《邻里相送至方山》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此诗表现了谢灵运对朋友的告别,又流露了对于自己政治处境的不满,他甚至是想永远在永嘉隐居下去,而不去做什么一年半载的官。由此可见此时谢灵运内心的失望。

在前往永嘉赴职的路上,谢灵运萌生了回老家浙江始宁看看的想法,于是他中途回到阔别23年的家乡,嘉兴的青山绿水多少排解舒缓了谢灵运的郁闷之情,在家乡,诗人写下了《过始宁墅》一篇。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这首诗意境开阔,被后人认为这首诗是中国山水诗形成的发轫之作。

遡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诗人在途中又写下《富春渚》,借山水之势写出对人世艰危的感慨以及抒发自己郁闷之情。

谢灵运上任不久便大病一场,病好后,已是第二年春天。谢灵运大病初愈无法到很远的地方游玩只能在附近的地方看看,日出下的远山近水,使得谢灵运灵感爆发,写下了《登池上楼》一诗。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联成为千古绝唱。李白诗云,“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元好问则赞“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足见此诗影响之大。

《登江中孤屿》也是这时期所写,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这首诗运思精巧,虚实交错,成为千古名诗。

谢灵运登临山水,每到一处,都会写下一首诗,借大自然的奇山秀水来宣泄自己受到排挤的郁闷之情。这一时期,他的足迹踏遍了永陵的山山水水,所做的山水诗篇也是最多,佳作也最多。

彼时为官三年为一期,但是他刚刚做了一年的官便称病辞官,执意回老家始宁。

再次为官

公元424年,刘义隆登基为帝,是为宋文帝,宋文帝登基,三召谢灵运为官,担任秘书监,整理密阁图书,撰修《晋书》。

谢灵运再仕京城,原以为此番能够得到重用,殊不知,文帝只是看中他的文采,并不许他高位实权,谢灵运心中不满,又开始任性起来,他开始推说自己有病而不上朝,每次出城游玩,往往一走就是十多天,既不上书请示,也不请假。最终文帝示意他自己辞职。

公元428年,谢灵运称病回到家乡后,召集门生数百,凿山浚湖,更是每日与朋友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友。

大自然蕴藏的山水之美,正与他回归自然,远离世俗的心情相契合,这时候,他的山水诗体已然形成。

谢灵运任性妄为,为强求湖田,与会稽太守发生冲突,被太守告到了皇帝那里。谢灵运急忙上书自辩,文帝未予追究,留他在京参与改治《涅槃经》,年底命为临川内史,这是文帝考虑到他在会稽再惹事生端。

第二年,谢灵运离京赴任,赴任之后,谢灵运每日仍是泄诗于山水,四处游走,不管政务,他的放浪失职行为遭到郑望生举报,后郑望生奉命逮捕谢灵运,谢灵运却反而抓住郑望生,起兵叛逃,犯了死罪。

后来皇帝下了一道诏书说:“谢灵运罪过深重,确实应该判处死刑。但念他祖父谢玄有功于国家,应该原谅他的子孙,免死充军广州。但是,没想到,谢灵运在广州卷入三江口劫刑车疑案,文帝无奈,下诏书,命令在广州将谢灵运就地正法,终年四十九岁。

终其一生

纵观谢灵运的一生,从当年的名门公子,到最终流放被皇帝赐死,他的一生是任性的一生,也是一个苦闷的一生,他一生想要为官,却终归没有得到重用。

有人说,他是被自己“作”死的,因为他过于任性,其实,正如前文所说,谢灵运空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往往被自己的文人情结所束缚。同时,出身顶尖家族的他难免会有自身家族的一种傲气。

但是,无论怎么说,谢灵运在文学上面的成就无可厚非,他凭借着自己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与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进行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准确的展现自然美,创造了一个“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的诗歌的特征。而这种新的特征对后世盛唐诗风的形成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