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此人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一个好人,一生中竟然当了两次皇帝

2020-11-25新闻22

原标题:此人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一个好人,一生中竟然当了两次皇帝

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喜欢看古装剧或是对历史有研究的人,大多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出生在皇室的人大多都比较冷漠、自私。或许是他们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必须要和别人去争去抢,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争抢的是皇帝的关注和宠爱。

身在皇宫之中,如果没有皇帝的信任和宠爱的话,那么,即使你贵为天潢贵胄,也依旧会活得艰难无比。不但相关部门会克扣你的衣食,甚至,无权无势的宫女、太监,也能随时上来踩你一脚。或许真的是环境决定性格,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之下,导致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冷漠自私。

说到这儿,想必大家也不难理解,为何在我国古代皇室之中,总会出现那么多父子反目,兄弟姐妹之间争得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了。

今天,我们以大明王朝为例,讲述一段两兄弟为了皇位斗得你死我活的历史,来帮助大家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的皇室之争到底有多残酷?

这段历史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明朝的英宗皇帝朱祁镇和他的弟弟朱祁钰。说到这位英宗皇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当年的土木堡之变,可谓是毁尽了他半世英明。纵观英宗皇帝的生平,就个人看来,其实,他除了行事比较莽撞之外,还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和我国历史上许多幼年登基的皇帝一样,他也是年仅九岁就登上了皇位。幼主继位,免不了要面对的一个局面,就是强势的太后和朝中专权的大臣。虽说古人早熟,但是,对于一国之君来说,一个九岁的孩子未免还是太过稚嫩了。

因此,与绝大多数的小皇帝一样,他刚刚登基的时候,虽然顶着皇帝的名头,却并没有什么实权。年幼的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每天听一群大臣讲授治国之道。大家别看此人年龄小,他的主意可一点也不小。他并不愿意自己的母后和朝中大臣一直把控着国家大权,在他看来,自己才是这个国家名正言顺的主人,因此,他一心要摆脱这种任人掌控的局面。

就这样,他一路由一个稚嫩的少年长成了一个满腔热血的青年国君。

作为一国之君,他满怀励精图治,定国安邦的豪情壮志,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坏就坏在他身边有一个十分宠幸的太监,此人名叫王振。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但是,当帮手变成猪队友的时候,那他拖起后腿的战斗力,可是不容小觑的。

当时,恰逢瓦刺大举侵扰让明朝边境,作为一个刚刚掌握实权的青年皇帝,他十分迫切地想干几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时常随侍在他身边的王振,恰好看出了他的这种迫切,于是,他顺水推舟地建议皇帝御驾亲征。

自古以来,明朝就有天子守国门的祖制,因此,听到这个建议之后,他十分心动。他希望自己能够像父辈一样亲自到战场上,建立一番伟业。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无论朝中大臣怎样反对,他都毅然决然地率领大军奔赴了前线。

明英宗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是一个懦弱无能,只会躲在后方的君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彰显大明王朝强大的国力,希望借此震慑蛮族。

然而,理想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他的设想十分美好,但是,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却与他曾经的设想千差万别。

当时,朝廷的主力部队大多驻扎在全国各地,一时之间根本没有办法全部集结。但是,他却主张所谓的兵贵神速,一心想要早日奔赴战场,所以,只能在京师附近东拼西凑了将近20万的军队。姑且不论这20万人的实际战斗力如何,单从人数上来说,是不是也太少了一点。

而那时的英宗皇帝,可能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为了虚张声势,他索性对外宣称自己率领的是50万大军。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一个国家如果长时间没有人主事的话,那岂不是要乱了套了。因此,为了不让这个国家因为自己的离开而产生动荡,他做了两手准备:

第一手是将自己年仅两岁的儿子立为了太子。这样的话,即使自己真的不幸在战场上以身殉国了,那么,这个国家也不至于因为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而产生动荡。而他的另一手准备则是,让自己的弟弟朱祁钰负责暂时处理国家大事。

在后方的一系列事情都安排好之后,他终于率领大军出发了。自古以来,两军交战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或许他真的是缺那么几分运气,在大军出发的时候,恰好赶上连日大雨。恶劣的天气,不但给行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就连后方粮草的供给,也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英宗皇帝带领大军到达战场之后,发现己方人员伤亡惨重,而且,由于天公不作美,后方的粮草供应严重不足。

眼看着这场仗,无论如何也打不下去了,他便动了想要班师回朝的心思。可是,此时王振又跳出来作妖了,他向皇帝进言说:“朝中大臣,本就不看好陛下此次御驾亲征,如果我们这样回去,那岂不是太过丢脸了”。听完他的话之后,皇帝觉得很有道理,便询问他有什么好的建议。

他想到自己的故乡就在蔚洲,如果,此次皇帝能够绕道蔚州的话,那不就相当于自己将皇帝请到了蔚洲吗?如果此事能成,那老王家可真是大大的长了一回脸。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小心思,他极力建议皇帝取道蔚洲。出于对此人的信任,英宗欣然同意了他的建议。

英宗被忽悠了,但是,他手下的大将们可还清醒着。随便拿出行军地图一看,他们便发现蔚州这个地方距离此时的主战场大同,那可是相当的近啊!而此时,瓦刺大军正在逼近大同,一旦大同失守,那蔚州便会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皇帝此时取道蔚州,那不相当于羊入虎口吗?

因此,他们极力反对这一提议,可是,众人都低估了王振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在王振的一番花言巧语之下,皇帝竟执意率军前往蔚州。眼见苦劝无效,众人也只得一路跟随。面对这样一个任性的皇帝,此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没过多久,他们便受到了瓦刺军队的追击,不但大军损失惨重,就连皇帝也成为了别人的阶下囚。

战场上俘虏的价值,往往是由其身份地位决定的,如果是普通的士兵被俘,那么,敌方为了不浪费自己的粮食,索性将其直接杀死。即使不被杀死,那也免不了做苦力的命运。但是,作为一国之君,英宗皇帝的待遇可大不相同。

瓦刺之所以会发动这场战争,本意就是为了求财。因此,他们便准备利用英宗皇帝,来向明朝实施勒索。皇帝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体面,甚至还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脉。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不是对方的要求实在太过离谱的话,那或许明朝会考虑利用钱财赎回自己的君主。

但是,怎奈瓦刺狮子大开口,提出的要求一个比一个过分。渐渐地,明朝方面的耐心也被耗尽,他们看不到对方合作的诚意,也不再相信对方会真心实意地将自己的君主送回朝廷。于是,英宗皇帝被暂时抛弃了,朝中大臣向太后上书请求另立新君。

原本按照祖宗的法制来说,此时太子继位才是最合情合理的。但是,此时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任谁也无法放心将国家交给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孩子。在多番商议之后,大臣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推举朱祁钰为新皇,遥尊远在瓦子的英宗皇帝为太上皇。

在国家王权更迭之后,曾经的一国之君,英宗皇帝的政治价值被大打折扣了。而此时的他,对于瓦刺来说,无异于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如若杀了又害怕遭到明朝的报复,如果不杀,又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安置他。眼看着这么囚禁他,也不是长久之计,瓦刺只能降低自己的条件,以便明朝将其赎回。

对于已经大权在握的朱祁钰来说,自己这个哥哥,也成为了一个鸡肋一般的存在。如果不将其赎回来的话,那自己必定会遭到天下人的口诛笔伐,但是,如若真的将其迎回朝廷,那自己这个一国之君又该如何自处?最终,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他还是将英宗皇帝接回了京城。

一个是颇有作为的新帝,一个是曾经颇有功绩的太上皇。英宗重回京城之后,二人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当然,这种尴尬主要还是由于皇位导致的,原本按理来说,英宗回朝之后,景泰帝应该立刻还政于自己的兄长。

可是,人一旦尝过权势之后,又哪能甘心轻易放手呢?虽然皇位曾经属于自己的兄长,但是,现如今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却是自己,他又怎么会愿意将自己好不容易登上的皇位,拱手让人呢?更何况,此时朝中大权大多掌握在他的手中,他不愿意主动退位,谁也没办法硬把他拉下来。

但是,也不能老是让太上皇这么没有着落的等着,于是,他反复思量之后,将其安置在一个名叫南宫的地方。此地虽然名字好听,但是,它和真正的皇宫相比,那差的可实在是太远了。

此地不但十分僻静,而且,几乎没有人烟。皇帝既不让让兄长和外界接触,也不让任何人到此地来拜见和探望他。就这样,英宗皇帝过上了名为休养,实为幽禁的冷宫生活。兄弟二人之间的嫌隙,已经产生,往后的裂痕也只会越来越大。

或许由于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并不是那么的名正言顺,景泰帝总是对太上皇无法放心。他不但命人时刻监视自己的兄长,还时常做出一些毫无逻辑的推测,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

皇权的争夺,早已将二人推上了一条你死我活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或许出生在皇家,就是他们最大的悲哀。即使太上皇表现的不争不抢,每日在冷宫之中安闲度日,也依旧不能使两人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

或许他们也都明白,皇位是横亘在他们心中的一根刺。出于各自的立场,以及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因素,两人只能互相防备。可是,又不能彻底撕破脸,他们彼此都在竭力维护着此时难得的平衡。但是,事情还是在公元1457年的年初,出现了变化,皇宫中突然传出皇帝重病的消息。

眼看着朝廷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朝臣们纷纷猜测皇帝的身体或许真的已经油尽灯枯。面对王朝势力即将再次洗牌的情况,众人纷纷盘算着替自己谋取新的出路。这其中,自然有一部分人,由于政治立场或是政见不同等原因,而不受景泰帝的待见。

他们心想:即使太子继位,自己还是不受重用。因此,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契机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此时的太上皇,无疑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这些大臣大多都抱着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如果自己能在此次政权更迭之时,助其重新夺回皇位的话,那么,新皇帝一定会因为感激而重用自己。

怀着这样的心思,他们密谋将英宗皇帝迎回皇宫,并助其再次登上皇位。在这场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之中,阔别皇位多年的太上皇,重新夺回了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但是,或许经历一些事之后,真的会让人变得宽和从容。

重新掌权之后,英宗并没有怨怪自己的弟弟。他知道,这是每一个皇室子弟的悲哀,因此,他并不怨怪对方夺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虽然,他后续推行的一些政令,依旧受到了他人的指责,但是,在我看来,他仍然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太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