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乡村振兴 | 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0-11-26新闻13

原标题:乡村振兴 | 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凝聚党心民心、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才能让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干事,带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现将部分县(市、区)创新做法摘要刊发,供学习借鉴。

01

宝塔区

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精准施策

持续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年来,宝塔区突出党建引领,注重作用发挥,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持续壮大”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领导包抓、部门包扶、企业包联、项目支撑、财政补贴”五项措施,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理顺机制,拧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责任链”。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特色等实际,进一步完善责任、考评等工作机制。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直接负责,财政、农业、扶贫等相关部门联合推动的责任体系。明确“三新一消除”目标任务,按照“一位包抓区级领导、一个联系责任部门、一个包联非公企业、一个项目、一张攻坚图”的要求,组建31支攻坚团队,认真抓好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衡量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整体合力、评价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与第一书记工作补贴和村干部绩效考核相挂钩,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确保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建强队伍,培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路人”。坚持以选优育强“领头雁”为突破口,强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服务群众能力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等问题。大力选育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队伍,注重从生产大户、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任村干部,305个村实现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发展能力轮训班,突出惠农政策、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政策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发展理念和经营本领。

盘活要素,打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引擎”。坚持深化“三变”改革,盘活集体资产,提高造血功能,积极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认真做好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管理工作,探索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抵押、贷款机制,鼓励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对村集体资产和“四荒”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发展村集体经济“两大行动”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每年安排项目资金1500万元,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将财政定向投入到贫困户的帮扶资金,转变为贫困户持股,投入到村集体领办和创办的经济组织获取收益,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

搭好平台,按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快进键”。坚持党建引领和组织推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推动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持续深化“百企联百村、党建促脱贫”活动,通过村企联建、产业帮扶等六项措施,2017年起,全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790余万元。将企业项目、资金、人才等优势转化为结对村的发展动能。创新“党支部+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等形式,探索推广合作经济、集体股本、土地流转、产业带动等“十种模式”。

全区320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增加至136个,增幅37%;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增加至46个,增幅21%;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村增加至8个,增幅23%;尹家沟、市场沟、南寨砭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千万元。

02

志丹县

发展集体经济 筑牢“红色引擎”

近年来,志丹县围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红色引擎”目标,坚持在党建引领上聚合力、在管理模式上求创新、在经营方式上寻突破,努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能力。

紧盯产业,破解“空壳化”难题。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镇办、部门包村责任制,落实134个部门单位结对帮扶109个村,每个包扶部门每年投入不少于2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和《关于激励扶持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十条措施》等制度,从201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7年以来,以每个村集体发展50亩以上苹果园区为主要形式,先后开展“清零”“扶持”行动,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初步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

盘活资源,助力“多元化”发展。在村集体果园的基础上,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组建村级合作组织;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发展休闲观光型集体经济,多元参股龙头企业;发展合作共赢型集体经济,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发展盈利分红型集体经济,探索形成“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贫困户”“支部+农业+旅游+文化”“党员+干部+农户”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走出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新路子。

强基固本,构建“专业化”队伍。围绕全面提升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能力,推行村支部书记、主任、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全县109个村实现“一肩挑”105个。选派100名在职科级干部回村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指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举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选派30名重点扶持村支部书记、26名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外出参加培训。将抓村集体经济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镇村书记述职评议,并与村干部报酬、绩效考核、招录考试挂钩,充分激发村干部工作干劲。

规范管理,实现“最大化”效益。明确村集体经济由村党组织统一领导,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实行村公务账务与经营性账户分设,规范财务运行。大力推行“1551”工程,每个村建设1座百吨果库、发展50亩以上果园、注入50万以上互助资金、建设1个千头猪场或成立一支农机专业服务队。截至目前,全县109个行政村的集体果园面积超过1.1万亩,配套建设果库102座,互助资金规模4272万元,建成规模化养猪场22个、成立农机专业服务队29支。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71.8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1000万元,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来源:延安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扶贫#集体经济#农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