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菜贩生计被夺走?我更担心社区的消失

2020-12-02新闻22

早上,我在一个APP上购买了一盒牛腩和4个西红柿,花费40块。9点下单,10点半之前就能送达。

下单后,我下楼到早餐店,去那里吃小笼包和咸鸭蛋,然后再走到隔壁的菜店。老板娘每次去都很热情,会额外送我几根香葱,前天去买菜,想买点枸杞,店里没有,她去楼上拿了一点给我,也算赠送。

今天我想再买点胡萝卜和洋葱,这样就可以做不错的罗宋汤了。不巧的是,胡萝卜断货了,她老公去进货了。最终,我买了一个洋葱,一袋豌豆尖,一共6元,她仍然送我几根香葱。

我常去的小店,还有一个水果店,每次去买两个柿子,有时候老板会额外赠送我两个,“再放就坏掉了。”这个老板和我关系很好,为了卖水果,竟然还附带夸我的夹克很时尚。还有一家小卖部,我会去那里买桶装水,老板会和我讨论跑步,他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

这就是我所在的小区自带的商业,都是一些小店。店面不大,往往只有一间铺面,据说租金在3000元左右。开这样的小店,不会赚太多钱,一个夫妻店,也许能够养活自己一家,再能有一点积蓄,就算幸运。

这两天网上有一个话题突然很火,“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讲的是阿里、腾讯、拼多多都在投资“社区电商”,也就是各种团购买菜的APP,通过团购发展客户,在上面可以买更便宜的蔬菜。这样下去,那些卖菜的商贩,不管是菜市场拥有摊位、开蔬菜小店或者摆摊儿的,生计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样的说法当然很有道理,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个新故事。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移动支付取代收银员……这样的故事似乎在各行各业都在上演。我之前认为报社编辑是最好的职业,但是却发现报社可能还在,但是传统的编辑岗位很快就没了。过去设计报纸版面,或者通过报纸版面想传达某种价值观,这样的技艺,完全变得无用,生计也就成为问题。

不管我们怎么哀叹,这样的变化都已经到来,很难阻挡。过去,我们经常把这看作是时代进步,大谈创新和商业模式,这显得过于乐观了。如今,人们开始指责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生计”,虽然说的也是某种事实,很明显又夸张了点。

外卖行业的崛起,让很多小餐馆面临困难,但是反应过来之后,餐饮业慢慢调整,很多小餐馆都以外卖为主,缩小店面(不需要招那么多服务员),也减少了房租。过去小餐馆的服务员,现在可能骑着车奔波在送餐的路上。人们仍然需要吃饭,也需要有人做饭,只是中间环节发生了巨变。

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这个变化其实非常复杂,并不能简单概括为“谁夺走了谁的生计”。当然,那种“时代进步谁都无法阻挡”式的乐观,也逐渐失去了市场,人们正在慢慢认识到“巨变”的复杂性。各种传奇都在发生,但是伴随着传奇的,是各种过去不为人知的伤痛,正在被展示出来。

就卖菜的小摊贩来说,他们可能也不得不重新想办法来解决自己的生计。小区下面的小店主,对我很热情,可能就是他们的“改变”之一,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我尽量减少自己在网上买东西,并不是出于对小摊贩命运的同情心,而是他们能够提供一些互联网无法提供的东西。有些蔬菜,要比APP上买的新鲜,在蔬菜店,你可以现场构思午餐,也可以挑选,偶尔还能有奇思妙想。

对我来说,值得担忧的并不是“摊贩的生计”,更值得担心的是“附近”的消失。但是,我却希望小区附近的小店,能够尽可能存活下去。过去10年,我先后住过两个小区,那些社区小店更新频繁,都很难长久。以10年这样的长度来看,不管是社会还是城市,都“进步很大”,但是小区周围店铺的租金,却没有明显上涨,因为大家生意都不好做。

这些小店的作用要远比大家想象得重要得多。疫情期间,网上有很多人喊着囤粮,但是你到下面小超市一看,米粮充足,你就会安心下来。在简·雅各布斯看来,这些小店是维持社区安全的核心。

热闹的社区,经常有人走动,这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坏人望而止步。这些是电商巨头们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但是却对每一个居民都至关重要。现在开始有怀疑、反省甚至反思,这都是一种进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