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当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在一起”,新的联结正在发生

2020-12-15新闻9

学术共同体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封闭的、不接地气的小圈子,不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走出书斋,寻求和社会大众的联结,他们不只认可学术研究 “认识世界”的使命,也希望能够真正和被研究者们“在一起”,甚至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新苗专项沙龙,活动主题是“我们在一起”。与惯常的学术会议只由研究者组成不同,“我们在一起”由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共同参与和发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苏春艳主持。

现场嘉宾合影社科院副研究员沙垚请到的嘉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嘉效。张嘉效来自皮影世家,他为嘉宾们带来了自己制作的皮影作品,并分享了自己幼年与祖父、父亲一起学习皮影戏、制作皮影的经历。张嘉效也谈到自己曾经拜访皮影戏名家、与世界范围内关注皮影的来访者沟通,他一边从事皮影雕刻,一边探索皮影戏在今天的更多可能。

沙垚也引用了清朝晚期皮影戏作家李十三的乡村创作,呼吁“应当继承其创作精神,打通知识分子与底层民众艺术的连接渠道,将平民创作与田野创作带到更广阔的平台”。

沙垚副研究员与非遗传承人张嘉效的分享沙龙也关注工人文学领域。万华山分享了他参与主编的《新工人文学》,这本刊物主要收录了一线工人创作的作品,再现真实的工人生活。但同时刊物的运行也存在着难度:一方面,质量上乘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另一方面,出类拔萃的作者有可能变为真正的作家,不再具有工人的视角。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评价道,《新工人文学》为尚未成熟的工人作者提供了发表和交流的平台,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见证者。

随后,外卖配送员朱干讲述了他的从业经历,他认为骑手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时间和效率的“奴隶”。他举例说自己曾经历过某外卖APP的“蓝色风暴”,即送单途中需要进行装备检查,对自己、工服、头盔、餐箱进行拍照并上传,整个流程需要在一分钟内完成,后来甚至缩短到了30秒。

朱干分享自己的经历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孙萍通过她的研究正在直接参与和见证外卖平台的一些变革。例如外卖平台内部建起的骑手和平台的恳谈会,骑手们会在恳谈会上寻求更多的权益,同时平台的高管们也开始着手一些改进举措。

孙萍说,“今年我们已经做了10场这样的恳谈会,从长远来看,我们也想给外卖平台建立起一个评价的体系,上面有各个平台对于骑手的负责情况,这样各大平台也会有竞争,才会有往前突破的机制。技术现在发展得这么快,但是社会价值却被远远地甩到了后边,那只能联合大家一点点往前推进。”

孙萍提到,从更宏观的制度层面来看,浙江省也开了一个口子,开始绕开劳动关系来谈社会保障。也就是说,对外卖员来讲,即使他们和平台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工伤险依旧应该是平台需要承担的部分。

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孙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对自己身份的多元性进行了探索,“斜杠青年”就是指一个倡导多元化职业、多元化体验、多元化生活的群体,他们拥有多份职业与多重身份,并不断探索着自己生活中的可能。

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牛天以此为主题分享了发言,牛天本人就是一位斜杠青年,她是一名学术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位团操课老师。在实际的探索与访谈中,牛天也发现了一些想象与现实的错位:那些他人眼中光鲜的“斜杠青年”面临着生活压力,她提到一位访谈者的原话“其实一般的中产阶级和赤贫之间只差了一场大病,所以必须要多干几份工作”;此外,斜杠青年也面临着多元身份的融合问题,他们仍旧需要得到主流社会提供的价值认可。

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牛天发言最后,卜卫研究员评议说,这些研究之外的故事很有意义,更多的事实可以激发对研究更多的反思。研究对象不再是我们的研究客体,更是研究的参与者,我们需要把这些故事和人物带进研究的主流,并且促进社会改变。她也引用了布洛维的观点来鼓舞学术研究者:“社会学家必须锻造他们自身与社会的联结”,也就是说不能消极地去服务社会,而应当积极地建构社会。

向芬研究员也认为,只有在情感上与被研究者站在一起,才能够打破精英与底层的隔离,做出顶天立地的研究,让每一个人微小的力量被社会看到。她反思了自己之前的学术生涯:“我会从象牙塔出来,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行业互联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