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王凤海:返乡创业 念“牛”经

2020-12-19新闻16

鑫海养殖合作社的理事长王凤海是库伦旗先进苏木赵怀子嘎查的一名农民。他十几岁外出打工,三十几多年来凭借着辛勤的努力,积攒了一定的财富。他致富后不忘回报家乡,2013年回到家乡,承包了村后的一块荒山开始养牛,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努力,目前养殖规模已经达到近500头,年收入六十余万元,安置了十几名农牧民就业。同时,吸收十几户农民的土地500余亩,成立了种植合作社,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获得了很好的效益。

王凤海家里有6个孩子,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剩下母亲带着他们几个过日子,生活很艰难。初中毕业后,他只身一个人来到库伦旗里打工谋生,当时的经济很萧条,他看到做豆腐不仅能够赚到一些钱,而且自己家也可以食用,于是购置了一些设备设施开张做豆腐。做豆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尤其冬季,人们还在熟睡之中,他三点多就得起床,冒着刺骨的寒风磨豆、打浆、煮浆、点豆腐。天刚透亮他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去卖豆腐,几年下来辛苦没少吃,收入却很微薄。这时候,经人介绍他和当地的一个姑娘成了家,为了更好的维持生计,他决定凭着自己年轻力壮去建筑队当小工,还可以学一门手艺。由于他勤劳肯干、头脑灵活,那些成手师傅都很喜欢他,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他。短短几年的时间,他掌握了大部分建筑技术和成本核算等能力,成为工程队的一名小队长,开始和经理一起独立承包工程,刚开始由于资金不足,只能包轻工:就是建筑材料都是别人的,他们只负责建筑。但刨除工人工资和费用外,基本所剩无几。

那段时间他们不停的接手各种工程,由于收费低、质量好,他们的工程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开始包工包料,大展手脚,人员也增加到几十个人,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王凤海善于回头看,每完成一项工程,他都认真总结一下缺点和不足,以便下次做得更好。后来,他投资做房地产事业,在库伦旗中心地带购买了一块土地,建起住宅楼和商品房,由于区位优势好,商品房很快被购买一空。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很快成为建筑业界的一匹黑马。

到了中年的王凤海,自己早已在库伦旗买房置地,孩子也成家立业,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他,恋乡情结却越来越浓,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老板”的身份,回到了家乡当起了“牛倌”。他承包了村子后山的一块荒坡,建了简易的棚舍,先后购买了近百头基础母牛,可是由于品种不好,养殖经验不足,加之雇人喂养不够精心,头两年没见到什么效益。家里的亲属都劝他放弃养牛,继续回城里创业,他并不气馁,下定决心做好这件事。养牛是一件很辛苦的差事,尤其饲养基础母牛。买牛、喂食、防病......每一件事都需要细心地去做。

王凤海每天早上6点钟就起床为牛调制食料,整天钻在牛棚中打扫卫生、消毒,观察每头牛的饮食规律,给每头牛确定了适宜个体状况的精饲料供给量和饲料配方。在养殖过程中,王凤海还意识到,在养牛这方面要做大文章,必须掌握科学的养牛技术,为此他带着工人先后几次到外地养殖大户家中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并多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基地指导。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学到的技术,王凤海将牛进行分类饲养和管理,分为基础母牛、繁殖期母牛、偏瘦型牛、待出栏牛等几类,分在不同的棚舍内根据其特点进行“菜单式”养殖。为了节约喂养成本,他联合几户农户,成立了养殖合作社,种植青贮,自己制作饲草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精心饲养,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买进卖出,牛越来越多,有了不错的收入。尝到甜头的王凤海信心十足,决定扩大养殖规模,把产业做强、做大。他开始大规模地买进基础母牛,储备饲草,从一开始的100头,直至到现在的近500头,棚舍也从当年的简易棚变成了现在的标准棚舍,每年出栏牛200头左右,年纯收入近60万。从前的“老板”成功变身“牛倌”。2016年,鑫海合作社被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被库伦旗家畜改良辅导站确定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项目建设补助项目肉牛产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返乡农牧民工创业示范园”。

王凤海通过养牛寻到了致富之路,但他并没有忘记当初自己返乡的目的,鑫海养殖合作社帮助10余户农户“托管”养牛,农户每天每头牛付10元“托管费”,就可以把牛放心地寄养在王凤海的养殖场,养牛给这些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调动了乡邻养牛的积极性。为了帮助乡亲们系统地掌握养牛技术,还将多年摸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村里已有多个农户开始养牛,逐渐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他看到村里的路坑洼不平,就免费把村里的路推平,部分地方进行了硬化,2017年,王凤海又开发荒山栽植“锦绣海棠”果树2000棵,长势很好,下一步打算在林下养殖一些土鸡,自己办一家农家乐,借着库伦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村里,为村里增加收入。

王凤海被库伦旗委组织部聘为上西沟村的名誉主任。被所在社区任命为名誉主任。他还资助两名学生,帮他们圆求学梦。他总说自己是穷苦家的孩子,如今日子过得好了,要尽自己能力帮助更多的人。谈起今后的打算,王凤海话里透出自信,也透出一种敢闯敢干的精神。他表示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根据市场需求统筹安排,将自己的养殖模式、养殖经验带到自己服务的村屯,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牛”品牌,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走上小康之路!(董贵 闫晓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