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日产轩逸纯电版技术水平如何?不成熟的“油改电”产品

2020-12-19新闻26

关于轩逸纯电版网上看到最多的说法是“成熟”,确实,论各项参数,轩逸纯电不管是续航还是电机动力都不值一提,还好有个大哥

聆风(参数|图片)可以借光,用“成熟”这两个字确实是很好的营销话术。就纯电动车设计而言,如果特斯拉model 3给90分的话,轩逸纯电版我给50分。请听我道来:

1、充电口设计。因为快充的时候需要共享电池的BMS,一般都把快充电口和IGBT模块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前驱车放前面,后驱车放后面。前后分离不是不可以,但从车头拉一根很粗的电缆到后面,那么不论是成本还是空间利用都不划算。

考虑到停车充电时的便利性和碰撞时的安全性,充电口和油车一样放侧后是最好的,特斯拉

model 3(参数|图片)干脆就是后驱车,可以兼顾停车充电时的便利性和碰撞时的安全性,光着一项就可以秒杀90%的纯电动车。而轩逸(参数|图片)纯电这个充电口不但快充在前面,慢充竟然也在车头,任何时候充电都不方便,万一追个尾什么的,充电口也废了。所以,轩逸的充电口设计,给最低的0分。

2、空间设计。有人觉得电动车好设计,解决了电池问题其它都很简单。但这个电池问题可不好解决,电池的能量密度不足,只有100-180WH/kg,而汽油热值约12.2度电/公斤,几乎多出100倍,当然,传动效率上,电动机平均效率要高出3倍以上,体现在系统能量密度上,汽油也是电池的30-40倍。

这样一来,为了保证一定的续航,电动车设计要面对出超汽油油箱重量和体积的电池。而空间利用方面的设计,纯电轩逸又是完全失败的。

纯电轩逸简单粗暴地把电池堆放在底盘下面,本来不充裕的头部空间,1.8米的人前后排直接顶到头了,后排成小板凳了。

3、所谓成熟问题。有一个普遍的说法,是觉得纯电轩逸使用了来自聆风的三电系统,所以非常成熟。但有几点要搞清楚:

a、电机确实是聆风上那台,但电机其实是电动车上面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当然做到各方面指标都顶尖也很难,而这台就是经济适用款,就像普通的1.6发动机,真心没什么好说的,竞争对手都用了更适合电动车的三合一设计。而更关键的是,80千瓦的功率也就只是够用,根本不能让人享受电动车的驾驶乐趣。 B 、电池。聆风早几年在美国确实是呼风唤雨,也确实没有出过电池着火事故,这个很好。但这个是有前提——没有竞争对手,没有恶性安全事故。15年以前任何厂家的动力电池都不能通过针刺测试,也就是说,可能是聆风的产品定位导致它没有遇到猛烈的撞击事故,真有的话,肯定是扛不住的,或许不爆炸,但肯定会燃烧。 另外,日产早期使用的是锰酸锂电池,这种电池循环寿命差,搭载在聆风上面只能跑8万公里电池就会报废——美国EPA测试的。在美国市场,日产提供了换电池业务,客户也都还比较理性。新款的聆风,改用了韩国产的镍钴锰电池,这也是目前几乎所有中国厂家的技术路线。同时,早期的聆风电池电量很少,只有24度电,因此BMS几乎是没有的,就是最简单的风冷,这导致日产在当前复杂的液冷电池管理系统方面没有什么积累。 所以啊,纯电轩逸不论是电池单体还是电池管理系统都是全新的,和聆风是扯不上关系。为了拿到中国的补贴,轩逸使用了国产厂家的电池,而且因为动作慢,日产并没有买到最新的高密度电池。说不好听点,只是国产电池里面的二流货罢了。

4、再说个产品定位问题——续航。一款纯电动车,要么市区使用,干脆市区使用,还不如续航短一点,200公里都够了,价格便宜。要么限牌城市,家庭唯一一台车,那么续航是越长越好,400、500都不嫌长。所以,338公里算什么呢? 特斯拉model 3、腾势、秦pro都是正向设计,不是轩逸可以比的,价格也偏贵;北汽EU5稍微差些,但人家也在北京市场历练多年,成熟度方面足以抵消北汽和日产的差距。

最后定调:纯电轩逸就是一台设计不合理、产品也不成熟、定位不清晰的简单油改电产品。我估计厂家也是心里有数的,所以那个55%的回收价格算神来之笔。

#21-30万#紧凑型车#日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