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战争中,动不动“坑杀”几十万人,是活埋吗?史学家:更残忍

2020-12-30新闻26

前言: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往往是残酷的,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战争皆是如此,有的只破城却接受俘虏和百姓,而有的却是屠城杀俘虏。

只要是战争,便有胜负之分,而胜者为王却不是空穴来风,往往失败者只能接受胜利者的各种处理方式。

▲尸骨坑遗址

在影视剧留给我们的印象当中我们会觉得“坑杀”就是胜者对败者的活埋,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坑杀”远远比活埋要恐怖的多,那么“坑杀”到底是什么呢?

长平之战

一、

长平之战

有的胜者会善待俘虏百姓,有的会将败者放逐任其流亡,但是有的暴君或者有着深仇大恨的战争时,会出现杀掉败者。而胜者是紧握生杀大权的,最残酷的方式莫过于“坑杀”。

▲战神白起

要说到我国自古以来的大将军的名气,那最令人闻风丧胆的便是战神白起。

《史记·秦本纪》: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在长平之战中,秦军的大将军白起带领自己所统领的秦军与赵括带军的赵军大战了数年,最终白起所带领的秦军大胜,并且俘虏的赵军大将军赵括在内的四十余万的赵军部队。

最终白起将四十万赵军全都“坑杀”,而后也被称作死神白起。

▲长平之战

但历史的长河中往往事件都是类似的,不单单战神白起用过“坑杀”对待敌军,还有一人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大破秦军后,将二十多万的秦军一同“坑杀”。

“坑杀”原本却不是以“坑”字为词,而是“阬”字,这个字可不单单是挖个坑的意思,是将人的尸体一层一层的累积在一起,再插上旗杆,对其他未亡的敌人做出警示作用。而阬杀大多都是用在指责的层面上,大多指将战争以外的百姓也一同处死。

▲坑杀骨骸

二、三国十六国

在三国中,大大小小的战役有许多,但是每每提起的时候,都不能少了官渡之战。这是历史上都少有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魏国曹操所带领的曹军与袁绍的袁军,与官渡开展了决战。

这一战,曹操的军队大胜,曹操也没有善待俘虏的袁军,将袁军的一支部队适宜“坑杀”。

▲官渡之战

司马昭带军与吴国部队厮杀的时候也是俘虏了吴国的士兵,有人向他提议应该将吴国的士兵“坑杀”以绝后患。十六国的时候也常常是有胜者将领将敌军俘虏进行“坑杀”。

那么坑杀到底有什么用呢?

▲坑杀“现场”

三、坑杀作用

楚国在战胜了晋国的士兵后,为了震慑其他国家,使其不敢再战,遍将晋国士兵全部“坑杀”,来展示楚国的强大震慑其他几国。这等凶残的战争手法一直延续至明朝,明朝本就是不畏死闻名于天下,在倭寇泛滥的明朝,明军便出兵讨伐。

为了对没有攻打的倭寇害怕,便将倭寇的尸体扔到一起,一层一层的倭寇尸体变成了“景观”。连史学家都感叹这坑杀太残忍了!

▲坑杀遗址

坑杀在古时候有着威慑敌军的作用,并且坑杀能够让其他虎视眈眈的国家发动战争之时有所思量,且本国刚经历大战,坑杀的威慑力也能让自己国家有所时间去喘息。

而曹操的解释却完全阐述了为什么要对敌军进行“坑杀”。

古代的运输往往都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出兵打仗所携带的粮草也是极为有限的,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对俘虏进行提供,并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很多将领也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其留下日后的祸患不如斩草除根。

▲曹操画像

综述:

战国时候出现的可怕的“坑杀”已经随着历史尘封于地下,但是至今仍有数宗对“坑杀”的记载也是告诉人们战争的可怕,对现代人们作以警戒。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应珍惜。

【参考资料】:《三国志》、《史记》

【图片来源网络】

【文案编辑】目海志青子

#考古盗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