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称号刘皇叔之名的由来是什么?

2020-12-31新闻60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有许多称号,其中最得意的是“皇叔”。那么,如果汉献帝有知,他会不会承认这位“皇叔父”呢?《三国演义》的刘备,是称号最多的一个人物。刘备生就一副“大贵”的异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可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只得以织席子、卖草鞋为生,于是他的政敌们常常骂他为“卖履小儿”,吕布在白门楼上,又骂他为“大耳贼”。这是两个带侮辱性的称号。刘备投曹操时,曹操上表推荐他为豫州牧,这是一州的军政长官,地位很高。因此人们常称他为“刘豫州”。在汉代,人们又称州郡长官为“使君”,所以刘备又被称为“刘使君”。

在《演义》中,不少人干脆连他的姓氏也去掉,直接称他为“使君”。曹操就对刘备说过这样的一句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是由刘备的官职而产生的两个尊称。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前后只有两位皇帝:刘备和刘禅。于是人们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不称“帝”而称“主”,是因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不承认蜀汉正统,把它作为割据政权。后来人们以蜀汉为正统时,又称刘备为“刘先帝”。刘备又被称为“昭烈皇帝”,这是他死后蜀汉君臣为他上的谥号,是正式的称号。毛宗岗曾这样解释“昭烈”二字:“昭者,光也;烈者,武也。隐然以光武比之。”在他看来,刘备就像汉光武帝刘秀一样,是中兴汉室的明君。这两个称号,是刘备死后得到的。

在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最有号召作用,也是他最以为得意的一个称号,是“皇叔”。它为刘备“兴复汉室”的口号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身份,也是刘备对抗曹操的一件政治法宝。《演义》第60回中刘备与庞统商量取西川时,谈到自己处处同曹操作对: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诵,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在这里,刘备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吾以‘皇叔’号召天下。”当然,这话只能藏在心里,是不能明白说出来的。《演义》的作者显然十分重视刘备的“皇叔”身分。为此,专门在第二十回写了一段汉献帝同刘备认亲的文字。书中煞有介事地列了一段“宗族世谱”,按照谱系,刘备比献帝高了一辈,“乃帝之叔也。”

献帝平空得了这样一位仁德之名布于四海的“英雄之叔”,心中大喜,居然将刘备请入偏殿行叔侄之礼。从此,人们都称刘备为“刘皇叔”。“刘皇叔”这个称号一出来,他的对手便感到是一种威胁,曹操和孙权两家都矢口否认。第三十六回写曹操请徐庶的母亲写信给儿子,要他“弃暗投明”时,就曾说刘备是“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而徐母则怒斥曹操的“谎言”,坚决维护刘备的“皇叔”身份,闹得差点人头落地。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孙权的谋土陆绩就质问他:“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展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显然只承认刘备的豫州牧职务,不承认他的“皇叔”身份。诸葛亮当场反驳:“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腰,又何足为辱乎?”

看来“皇叔”这个身份,不仅对刘备至关重要,对他的部下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刘备与汉献帝究竟是什么关系,他到底是不是“皇叔”呢?几乎可以肯定,刘备的确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除此之外的种种说法,都是出于《演义》的杜撰。《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之子刘贞,“元狩六年(前117)封涿县陆城亭候,坐耐金失侯,因家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刘贞因“酣金”(诸侯向朝廷进贡的祭祝用的黄金)不足分量成色而被夺去爵位,从此便作为庶民在涿县安家落籍了。他的子孙后代根本不可能如《演义》所说的世代封候,直至刘备之父才衰落下来。至于刘备到底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第几代后裔,史书上已经无记载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刘备真的比汉献帝高一辈,也绝不可能被称为“皇叔”,因为在古代根本就不曾有过这一称号。不用说刘备这样的八竿子都打不到的远支宗族,就是皇帝嫡亲的叔父,也不能称为“皇叔”,他们可以封王封侯,但绝不能称“皇叔”。到了东汉末年,像刘备这样的远支宗族,数量何止千万,如果只因长皇帝一辈就可以称“皇叔”,那么,长皇帝两辈,不是可以称“皇叔祖”吗?按照封建礼法,这样的人只有一种身份,那就是皇帝的臣民,其余什么也不是。《演义》的作者为什么要挖空心思为刘备编造一个“皇叔”的称号呢?那是因为在古代,一个人的出身、家世对他的事业、前途是至关重要的。人们有了一点社会地位,无不拉一个显赫的人作为祖先,以光大自己的门楣,扩大社会影响。

比如曹操,本姓夏侯,他的父亲被大宦官曹腾收为养子,才改姓曹。后来他成了气候,便自称为西汉的开国功臣、丞相曹参的后代。而反对他的人则骂他为“阉宦余孽”。《演义》的作者出于“尊刘抑曹”的目的,自然要把刘备的身份说得越高贵越好。于是,出身贫寒的刘备便被打扮成堂堂正正的“汉室宗亲”,成为天下景仰的“皇叔”了。#刘备#曹操#汉献帝收藏

在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最有号召作用,也是他最以为得意的一个称号,是“皇叔”。它为刘备“兴复汉室”的口号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身份,也是刘备对抗曹操的一件政治法宝。《演义》第60回中刘备与庞统商量取西川时,谈到自己处处同曹操作对: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诵,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在这里,刘备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吾以‘皇叔’号召天下。”当然,这话只能藏在心里,是不能明白说出来的。《演义》的作者显然十分重视刘备的“皇叔”身分。为此,专门在第二十回写了一段汉献帝同刘备认亲的文字。书中煞有介事地列了一段“宗族世谱”,按照谱系,刘备比献帝高了一辈,“乃帝之叔也。”

献帝平空得了这样一位仁德之名布于四海的“英雄之叔”,心中大喜,居然将刘备请入偏殿行叔侄之礼。从此,人们都称刘备为“刘皇叔”。“刘皇叔”这个称号一出来,他的对手便感到是一种威胁,曹操和孙权两家都矢口否认。第三十六回写曹操请徐庶的母亲写信给儿子,要他“弃暗投明”时,就曾说刘备是“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而徐母则怒斥曹操的“谎言”,坚决维护刘备的“皇叔”身份,闹得差点人头落地。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孙权的谋土陆绩就质问他:“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展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显然只承认刘备的豫州牧职务,不承认他的“皇叔”身份。诸葛亮当场反驳:“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腰,又何足为辱乎?”

看来“皇叔”这个身份,不仅对刘备至关重要,对他的部下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刘备与汉献帝究竟是什么关系,他到底是不是“皇叔”呢?几乎可以肯定,刘备的确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除此之外的种种说法,都是出于《演义》的杜撰。《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之子刘贞,“元狩六年(前117)封涿县陆城亭候,坐耐金失侯,因家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刘贞因“酣金”(诸侯向朝廷进贡的祭祝用的黄金)不足分量成色而被夺去爵位,从此便作为庶民在涿县安家落籍了。他的子孙后代根本不可能如《演义》所说的世代封候,直至刘备之父才衰落下来。至于刘备到底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第几代后裔,史书上已经无记载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刘备真的比汉献帝高一辈,也绝不可能被称为“皇叔”,因为在古代根本就不曾有过这一称号。不用说刘备这样的八竿子都打不到的远支宗族,就是皇帝嫡亲的叔父,也不能称为“皇叔”,他们可以封王封侯,但绝不能称“皇叔”。到了东汉末年,像刘备这样的远支宗族,数量何止千万,如果只因长皇帝一辈就可以称“皇叔”,那么,长皇帝两辈,不是可以称“皇叔祖”吗?按照封建礼法,这样的人只有一种身份,那就是皇帝的臣民,其余什么也不是。《演义》的作者为什么要挖空心思为刘备编造一个“皇叔”的称号呢?那是因为在古代,一个人的出身、家世对他的事业、前途是至关重要的。人们有了一点社会地位,无不拉一个显赫的人作为祖先,以光大自己的门楣,扩大社会影响。

比如曹操,本姓夏侯,他的父亲被大宦官曹腾收为养子,才改姓曹。后来他成了气候,便自称为西汉的开国功臣、丞相曹参的后代。而反对他的人则骂他为“阉宦余孽”。《演义》的作者出于“尊刘抑曹”的目的,自然要把刘备的身份说得越高贵越好。于是,出身贫寒的刘备便被打扮成堂堂正正的“汉室宗亲”,成为天下景仰的“皇叔”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