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球体可包裹太阳,地外文明用它藏身和获取能源

2020-09-24新闻5

虽然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其他地外文明的痕迹。然而宇宙之大,浩瀚无边,我们无法断定地球之外就不存在文明,要知道光我们银河系中就有1500亿个恒星系统,这其中的行星数量或比恒星还多,在这么多的行星中,即便以地球的生命和文明形成的标准和过程来衡量,银河系中应当也有不少有生命或者已经形成了文明的星球。何况一些科学家们通过一些天文观测手段也发现数百颗像我们地球这样的类地行星呢,目前无法排除这些星球上,没有生命或者文明。

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球体可包裹太阳,地外文明用它藏身和获取能源

反观我们人类文明形成的历史还不足万年,可考证的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约6000年,印度和中国文明约5000余年,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不过300来年,信息科技出现不过30多年,然而宇宙中的星球动辄都是几十亿年来计算的,这么来看的话,实际上我们人类文明其实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即便有一个星球,比我们提前1万年进入文明时代,他们发展演变的科技文明高度,也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球体可包裹太阳,地外文明用它藏身和获取能源

那么,如果宇宙中有不少文明的话,人类该如何去认识和寻找它们呢?1960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了一种关于宇宙文明阶段划分的假设,说起来也简单,他将宇宙文明的级别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文明是行星文明,这个阶段的文明可以控制其所在行星上的资源和能源,他们的科技可以随意改造行星;第二级文明是恒星文明,他们可以控制一个恒星系统的能源和资源;第三级文明是星系文明,这一类的文明可以控制一个星系的能源和资源。

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球体可包裹太阳,地外文明用它藏身和获取能源

戴森球就是弗里曼.戴森对于第二级文明即恒星文明作出的遐想,他认为当一个文明发展到第二级文明的时候,将可以利用所在的恒星发出的光能来供给这个文明的发展,具体会怎样利用呢?他认为这样的文明会建造一个巨大的球体,将所在的恒星包围起来,这样这颗恒星发出的光将会被截留作为能源利用,这种戴身球可以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也可以是圆环状,或者以片状存在于恒星的周围,比如以我们太阳系为参考,在地球的轨道上建造一个完整的戴森球的话,那么这个球体的体积将会达直径三亿公里,嗯,如果将太阳系的宜居带全部囊括在内的话,那么这个戴森球的直径将会长达6亿公里,这比太阳到晚年膨胀成红巨星的体积还要大很多。这无疑是很惊人的。

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球体可包裹太阳,地外文明用它藏身和获取能源

其实虽然关于戴森球的设想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由于它接收的光能量巨大,那么二级文明甚至完全不用考虑能源的来源问题,而且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把自己创造的文明隐藏起来,因为戴森球挡住了恒星的光,那么别的文明就难以发现他们,如果没有建造完全的戴森球,却反倒容易发现,因为他们只能只能遮挡一部分的光,这样就能判断是行星还是戴森球,科学家们在进行关于外星文明的一些天文观测的时候,也会参考这种戴森球假说。然而我们还是很难想象如何制造这样庞大的球体或者结构,这样的结构需要什么样的材质制造才能抵抗其自身的引力坍缩,它所需要的物质从哪里来?即便是制造一个一毫米厚的这样的球体,恐怕整个太阳系的物质都不够。

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球体可包裹太阳,地外文明用它藏身和获取能源

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球体可包裹太阳,地外文明用它藏身和获取能源

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球体可包裹太阳,地外文明用它藏身和获取能源

更重要的是,我们人类目前所利用的能源中光能来源其实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将来如果人类掌握了氢核聚变的发电技术,那么电能的来源将不是大问题,所以如今很多科学家对于戴森球的设想并不持赞同的态度,也许将来人类会像戴森球的原理那样利用光能,但肯定不是全部,大概就像现在的人造卫星、探测器、国际空间站之类的航天器会那样利用光能吧。

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球体可包裹太阳,地外文明用它藏身和获取能源

#科学#文明#球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