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冶南方褚学征:打通衔接节点,推动数字化转型

2020-09-24新闻5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一方面来自新基建、新技术加速催动万物互联,将对企业的服务场景、专业应用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另一方面也来自企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不断寻找新动能的自身动力。在当前大背景下,加快思考与部署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

天强TACTER特别策划“智·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专题访谈,邀请行业内外数字化信息化专家就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化服务体系、数字化业务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困惑与应对策略等方面问题进行分享,以期为业内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思考。

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BIM中心副主任褚学征先生,与大家分享他的思考和建议。

中冶南方褚学征:打通衔接节点,推动数字化转型

褚学征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BIM中心副主任

中冶南方数字化管理介绍

做数字化转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差别很大,以中冶南方来说,我们在2010年以前就开始组织人力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都只局限于专业部门内部,没有公司层面的整合性,各个专业部门之间的连接也不够。数字化的三维建模、信息技术管理、云计算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做了一些。因为钢铁行业工程建模太复杂了,牵扯的专业面很多,应用和管理都比民建工程复杂得多。

公司比较重视工程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我们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尝试,各种软件平台的应用比较,体系方案的构建与沟通也做了很多,2013-2015年间整个工程行业的四大平台我们也都做过测试。后来也就按照国家“新基建、数字化”等相关倡导成立了BIM中心,统一管理钢铁工程数字化交付、技术方案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人才储备培训、相关平台搭建等板块的工作。因为每个平台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现在有两个平台,哪一个更适合我们的管理,还在比较中。

目前钢铁院数字化发展水平的现状如何?“十四五”期间对于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思考?

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怎么把三维的流程结合并嵌入原来的系统优化一下。电力设计院做的数字化比较简单,涉及专业面不大,水利水电体量大、规模大,但是涉及面比较单一,我们更加复杂一些,目前也结合各个专业做了很多自动参数的调整和自动绘图方面的工作,但是整体层面的数字化我们还在探索。

公司目前有三大板块:钢铁、市政、环保;董事长也对我们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战略要求,发展方向是比较清晰的。各个板块自己探索安排,集团层面做统筹管理,人工智能方面我们都有专门的数字化制作中心与团队开展相关工作。

中冶南方推进数字化的优势主要在于公司以前的管理体制中,无论是项目过程中的分解、体系的构建还是分配模式等环节都有大量的管理模式与方案体制的积累,数字化转型只是结合三维模型数字化等方面对原有管理体制模式的升级改造。

近几年来公司发展比较快,2020年公司招了300余人,集团层面也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年轻人的主动性比较高,核心人才的竞争力比较强,现在就是工程项目压力很大,数字化方面的工作要沉下心去梳理探索,也存在精力不够的问题。

从钢铁公司方面来讲,传统的二维设计院参与到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如何?目前正向设计比例水平到达了什么程度?与施工单位相比差异性在哪?

目前任何一个设计院都不能做到完全的正向设计,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正向设计这个标准,我们设计院是以设计成果质量来衡量的,做正向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设计成果。目前年轻人对这一块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公司层面也有相关的激励政策。BIM中心也在担负着一些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们现在主要是从外面找资源进行培训,公司内部也在进行相关培训探讨,不断探索学习行业的新技术、新方向。

设计院的BIM设计跟施工单位的三维设计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来看。例如我们机械设备专业方面,我们的颗粒度就会很细,但是施工单位不会管这些。施工单位在建筑方面、钢结构方面会比我们细。我们工程量太大了细化工作做不过来,但是会委托一些公司去做,后面打通不是太大问题,问题在于施工单位用的软件平台和设计院不一样,主要是对于整体层面衔接节点的打通问题。

随着数字化的开展,对于组织模式、人才结构需要做哪些相应的调整?

中国工程类的设计院都是以二维图为主,但是突然向三维图转变,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其实二维图也可以满足工程上的很多需要,但是现在三维的优势也在慢慢凸显。

在转型的过程中,设计院人员的思维方式要进行转变,年轻人转变比较快,但是老员工对新的事物会有一定的排斥,接受度比较慢。现在设计院二维图纸基础储备都很多,项目来了可以加以修改就使用,但是改成三维的话就要重新画图了。最后工程要落地还是要靠二维图去实现,三维图转化成二维图就很麻烦,这就需要各家平台对于各个专业进行定制化的开发,要适应公司的具体流程与设计情况。

不同专业板块的人员对于不同业务板块环节间的协作与衔接把控还是不够到位,数字化实现后会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们在设计与审核方面的流程体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三维方面有些专业修改起来很麻烦,在初步设计阶段很多大的方案都要定下来,后面的详细设计才能操作,如果前期不定下来,后期工作量会很大,不同专业间的三维模型怎么相互参考是个问题。

各大设计院跟施工单位的模型是没有联通起来的,每个院都有自己的关注点。施工单位关注施工工艺,我们只关注怎么设计,大家关注的点不一样,不同板块怎么连接,这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数字化工程运维工作怎么做,大家也在探讨,但是成熟的方案并不多。

#中冶#设计院#节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