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翻译

2020-07-19知识9

\ 出自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秦王曰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秦王说:“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全文如下: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的意思.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翻译为: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的翻译? 平民生气了,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脱掉鞋子,用自己的头来撞击地面而已。\ 意思是:平民的发怒2113,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5261撞地罢了。出处:战国 刘向4102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1653《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原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死去,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扩展资料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唐雎。\ 答案: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延伸:全文如下: 秦王使人谓 安陵君 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