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论文关于刑法参考文献

2020-07-19知识15

关于诈骗的参考文献,越多越好!谢谢大家了!!!!!!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法学杂志》2009 10 18论金融诈骗罪的罪过形式 姜爱东 郭健《法学杂志》2009 11 6论保险诈骗罪的着手 龙洋《法学评论》2009 5 95诈骗罪中被害人的怀疑与错误 缑泽昆《清华法学》2009 5 263刑法应设立单位贷款诈骗罪 卢勤忠《政治与法律》2009 1 279试论诈骗罪的处分行为 杨柳 熊伟《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 6 187略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与主观方面 莫洪宪 周恒阳《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 2 205论票据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龚振军《政治与法律》2008 12 332金融诈骗罪在立法上的若干问题 杜江《法学杂志》2008 4 255论金融诈骗罪适用中的三个问题 肖中华《法学杂志》2008 4 252论金融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付立庆《法学杂志》2008 4 326伪造华南虎照片获取奖金是否构成诈骗罪 孙万怀《法学》2008 8 231信用卡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刘宪权《政治与法律》2008 10 617从华南虎照案看诈骗罪中的受害者责任 车浩《法学》2008 9 580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判断标准 王占洲《政治与法律》2008 6 411信用证诈骗罪兜底条款的司法认定与完善 安文录 程兰兰《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参考文献中法律文献格式怎么写 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你看,其中并没有法律文献。一般来说,引用法律条文的,不列入参考文献,但如果需要解释的,可以在脚注中标注,如:《民法通则》第XX条第XX项第XX款规定:「条文内容」等论文关于刑法参考文献 四、讨论我国的受贿罪法律完善对策(一)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当取消刑法对于受贿罪客观要件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使刑法理论上争论不断,也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难。把这个规定取消,至少有如下优点:1.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符合受贿罪本质犯罪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危害性,这是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任何犯罪都可以用很多事实来描述,但并非每个事实都是犯罪构成的要件。只有对社会危害性及程度具有决定意义的那些事实才是犯罪构成要件,才能反映犯罪的本质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①]受贿罪的危害或受贿罪本质不在于为他人谋取利益,而在于收受贿赂行为本身。[②]因此,贿赂罪侵犯的客体是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收受贿赂行为即对廉洁性产生危害,具有了受贿犯罪本质特征,能够构成受贿罪。至于是否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许诺或行为,是不能够决定或消除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仅是社会危害性程度上的差异。无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行为人的受贿行为都侵犯了犯罪客体,从犯罪本质考虑,该行为即构成受贿罪,根本不需要“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因此,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符合受贿。参考文献中的政府文件或法规怎么写呢 参考文献格式为: 1、技术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急!求一篇刑法学论文,参考文献最少十篇, 以人性为支撑的刑法学思考摘要“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离得多么远,它们总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①“人道源于人性,又高于人性”。本文指出从“人”字支撑的视角展开刑法学研究,审视刑法中的人性、人道,从中沉淀理性,升华理性,完善刑法,这对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升刑法学的理论品位,为刑事立法提供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人类情感人性刑法构建一、关注人性—刑法之理性基础贝卡利亚在其旷世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这样写道,“道德政治如果不以不可磨灭的人类感情为基础的话,就别想建立起持久的优势。任何背离这种感情的法律,总要遇到一股阻力,并最终被战胜。②贝氏的话告诉我们:任何外在与人的规则、制度如果要得到人们的接受与认同,都必须以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为基础而不能背离它,而对人类感情的考察归根结蒂是对人性的诠释,刑法作为关系人们财产、自由甚至生命的法律规范当然也不例外。刑事立法的基础也只能是出自人心、合乎人性的人类基本感情为基础,真正的法治是人心之治,人性之治,人情之治。翻开历史我们发现“:作为或者本应作为自由人之间公约的法律,往往只是少数人欲望的。犯罪集团参考文献,必须要有[M],[J]这样的格式,15个就可以了,谢谢! [1]赵秉志.《外国刑法原理(大陆法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2]赵秉志.《集团犯罪下主从犯认定—以职务犯罪为视角》〔J〕.中国法学,2004.[3]赵秉志、肖中华.《有关集团犯罪若干问题探讨》〔J〕.检察日报,2009.[4]赵秉志.《犯罪主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5]陈兴良.《共同犯罪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6]陈兴良.《共同犯罪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张明楷.《刑法通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9]高铭暄.《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10]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3.[11]何秉松.《刑法教科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12]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谢治东.《犯罪集团问题深究—以共同正犯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14]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5]林山田.《刑法通论》〔M〕.台北:三民书局,1986.[16]韩忠漠.《刑法原理》。论文参考文献各部分代表什么意思例如 :陈兴良.刑法析学[M]北京: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礼,1992.41、184.1.上边的 [M]是什么意思 2.1992 是什么意思3.41是什么意思4.184是什么意思 求一篇关于刑法立功的中英文对比文章,要求要有参考文献之类的,跪求 我国立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其地位在刑法体系中也日渐重要。它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常用的一项法律奖励措施,其法律作用不可低估。虽然立功制度正不断走向健全与完善,但依旧存在较多缺陷和瑕疵,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少,立功制度的课题研究十分必要。我国刑法确立的立功从宽处罚制度符合我国现实国情,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体现出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它对于教育和惩罚犯罪、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实现刑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目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诚然,这对于最终解决上述矛盾是很有益的。笔者试图联系实际典型的案例,围绕立功和立功制度的基本问题,如立功的概念、本质、特征和类别,立功的成立要件和认定,立功的法律后果,立功制度的历史演进和意义,以及立功制度的立法缺陷与完善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陋见解,期望能够为这一课题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有法律法规吗,格式是什么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是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里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VIW8uHSEmLo9OTiRbcr5CqcETlmvdy-MIETNoJMgV-2wovWyl0TNMcr8-Rm0K8dej1S15Qu9SfX-dWfuqmvK

#法律#诈骗罪#刑法理论#人性本质#受贿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