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游戏王,游戏王DM:传奇的起源

2020-09-27新闻3

曾有一部“原始版”游戏王在朝日电视台上映,通常称之为“游戏王朝日版”,或直接称其为游戏王前传。 这部前传的故事主线就是武藤游戏的里人格用“黑暗游戏”来锄强扶弱,而这个“黑暗游戏”的游戏内容,则是每一集都有所不同。可以看出这个时候,高桥只是想刻画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少年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达到惩罚坏人的目的,游戏的形式则是不固定的。 这一版的游戏王,说实话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这主要的原因是在于高桥当时的画风还处在一种极为怪异甚至是引人不适的阶段。比如,我们可爱的武藤游戏,当时是这样的

游戏王,游戏王DM:传奇的起源

而游戏的里人格也就是伟大的法老王,他的形象简直无法让人联想到正义使者:

如此邪气的表情,到底谁才是坏人啊?

因此,当时我是不怎么敢看朝日版的,因为王样的形象直接刷新了我对正义的理解。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朝日版结尾可以明显看出,人物的作画都已经开始隐隐有了日后DM的影子,比如,原本圆滚滚的脸庞,开始变得棱角分明,而眼睛更是形成了游戏王系列人物的最大标志性特点:四边形的吊角眼。

后期的王样,变成了这个样子:

游戏王,游戏王DM:传奇的起源

这是对应朝日版大结局中的漫画部分,可以看到,这时的王样,和后来DM里的形象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了。高桥终于意识到没有给那些触须上发胶是一个多么恐怖的灾难,于是王样也终于从邪气向帅气蜕变了

DM的诞生,DM,即Duel Monster的缩写。原因据说是在高桥连载前面的漫画时,在多个黑暗游戏中,怪兽决斗这一部分获得了极高的人气,于是在编辑的建议下,高桥重新规划了整个漫画设定,将怪兽决斗作为后期漫画的主线,由此,伟大的游戏王卡牌游戏诞生了。

不过作为一部漫画,怪兽决斗虽然是故事的主线,但是说到底还只是设定之一,高桥更关心的是故事的内容,因此,对DM系列的总体评价就是:故事满分,但是决斗设定漏洞百出。

DM的故事性是游戏王系列最强也是最好的。究其原因在于,高桥虽然把怪兽决斗用作了主菜,但是他没有被这个游戏本身束缚住手脚,相反在游戏和故事情节两方面里,他更侧重后者。这从他的精心设计中就可以看出来。

首先,他将怪兽决斗同古埃及文化联系了起来,这一下子就为整个故事增添了高大上的氛围。七个千年神器、三神卡、守墓族、大邪神、失去记忆的法老王……每一个元素都极具吸引力,同时也是极佳的引发冲突矛盾的设计。当这些元素叠加到一起时,观众看的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卡牌游戏,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故事。种类繁多的卡牌未必能让每个观众都记住,但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却能让人在经年之后依旧记得一个持有神器并寻找自己记忆的少年。这就是DM恒久经典的魅力所在。

但是,第一部分的故事“决斗王国”在我看来还只是高桥开始铺陈世界观的章节,还显得非常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怪兽决斗规则上的混乱,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未尝不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创意。

这个时期的怪兽决斗是没办法应用于现实的,因为高桥兴致一来就要乱加设定:比如用了“海”的场地卡后,凡是水属性的怪兽,只要潜到水里就不会被攻击到;比如用一只电气系的怪兽攻击,由于海水的导电性,所有在海中的怪兽都会受到伤害;比如时间魔术师一用魔法,就能将对手的怪兽变成化石,然后直接宣判死亡,而自己这边的黑魔导士,则成了睿智的老贤者,攻击力反而上升了……

这种随意添加设定的行为,虽然让人觉得很有趣,但还是会让读者无法接受,因为读者对这种行为没有固定的心理预期,他们不清楚这个游戏到底是依据什么规则展开的,只是任凭比赛双方两张嘴在互相忽悠,比起后来被吐槽的神抽和印卡,这种好像是用诡辩的方式获取胜利的游戏,更让人觉得胜之不武。

可以看出,高桥是一个喜欢创造游戏的人。DM开始之后,只能描写一种游戏似乎让他觉得很痛苦,因此他尝试着在这个游戏里翻出更多花样,却不料读者并不买账,反而觉得这个游戏成了不可理喻的辩论赛。这就迫使他只能重新规划这个游戏的规则,并将之固定下来。“决斗王国”篇结束后,以上提到的千奇百怪的作战方式基本消失。

对高桥来说,不能天马行空地创造游戏虽然很痛苦,但对游戏王这个系列而言,倒是一大福音。最起码,这标志着怪兽决斗这个游戏有了现实化的可能性(K社:我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卖卡了!)

而紧随“决斗王国”篇后的“战斗城市”篇,则迎来了游戏王DM的巅峰,这一篇章的动画也是重播次数最多的,很多对游戏王有大致了解的人,其第一印象基本来自于这一篇章。

在这一篇章中,怪兽决斗的规则已基本确立,而故事也开始进入冲突的高潮,多方势力彼此角力,神之卡、七神器等令人兴奋的设定逐一登场。高桥在这一章节的叙述能力最为成熟,故事节奏的把握妙入毫巅,说明他对整个故事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架构。

从海马为了夺取三神卡而举办战斗城市大赛,各方势力怀着不同的目的在这一平台上互出奇谋,马利克率领猎卡组织“古鲁斯”,是为了打倒法老王并夺取神卡;貘良了的里人格是一个盗墓贼,目的是要收集七神器;王样是为了寻找自己失落的记忆;而凡骨——城之内 则是要成为真の决斗者……

这就是DM比起后面几部高明的地方了,决斗本身从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DM从来不会说两个人一上来二话不说就打牌,这样的故事是缺乏令人信服的基础的。高桥看得很清楚,这个游戏再牛逼,也只是游戏,除非在特定的条件下,它是决不能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的。

因此到最后的“王之记忆”篇,游戏王和其他的热血格斗漫就相差无几了,舞台设定在了古埃及,在怪兽可以实体战斗的情况下,人物终于不再傻乎乎地见面就决斗,而是实打实地以命相搏。

至此,卡牌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被突出出来,高桥成功构筑起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观,读者记住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不是一大堆卡片,这就是DM最大的成功。

当然,DM动画里有不少章节都属于原创部分,但是当年的制作组搞原创的功力和诚意都秒杀现在只会回忆杀的制作组十条街以上。而且这些原创不但剧情上引人入胜,还补足了高桥人物刻画上的漏洞,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比如“战斗城市”篇中,在前往最后决战之地时,制作组特意安排了一章“乃亚”篇,来阐述海马的家庭问题,这就将海马为何对养父切齿痛恨的原因清晰展现出来,海马这一形象,也就更加立体了。

而对原作中一些简略带过的决斗,制作组也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番。最经典的莫过于海马和游戏在天空之城的决斗,对应动画129~131集。原作中海马和游戏只是简单几个来回后就召唤出了神,然后一个对轰双灭完事,但是制作组精心加入了一大段互设陷阱的把戏,而且是在仅仅两个回合里,各种峰回路转让人喘不过气来。难怪社长大人打到一半就兴奋得要高潮了

游戏王,游戏王DM:传奇的起源

而制作组做得最冒险的一个篇章则是“多玛”篇。说它冒险,第一就是因为王样在这一篇章里迎来了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失败,而且还黑化了。到现在看来都觉得制作组真是太敢作了,原作里的王样除了“决斗王国”里一次故意认输,可以说是从无败绩的。但是这一章又是将王样彻底从神变成人的一章。高桥原作的王样虽然牛逼,但是姿态太高贵了,读者只能仰望,却缺少亲切感。而这一章则让读者看到了这个仿佛永远政治正确的主角内心也有阴暗面,但同时他也更像是一个“人”了。其二就是三只无名之龙,效果完全是随便说,赤裸裸的口胡加开挂。怪兽也动不动就上万甚至无限大的攻击力,看是看得爽了,但是也担心着编剧会将剧情编到外太空去。不过这一章也基本上是成功的,成功体现在两个人物上,一是王样,由神变回了人,二是城之内,从“战斗城市”篇中的没头脑,变成了有担当又坚定的纯爷们真汉子,特别是和巴龙肉搏那一集,真是爷们到了极点,人物的成长很好地体现出来。

在“奥利哈刚”篇、第177集中,加加美最后一次担任作画监督,并将王样和社长的颜都画得帅出了一个新境界。

游戏王,游戏王DM:传奇的起源

也正因为这种高水平,游戏王十周年剧场版,官方再次请来了加加美大神担任作画总监督

但是,与这种精美相对的是,加加美也很喜欢搞点奇怪的颜艺。而这种颜艺更是开创了DM系列甚至游戏王系列的一大传统。

说到颜艺,不能不提的就是马利克,准确来说是他的里人格:

游戏王,游戏王DM:传奇的起源

能做到在只剩一只眼的情况下也能颜艺,颜艺之王当之无愧。

甚至在十周年中,加加美也不甘寂寞,又拿帕拉多克斯玩了一把

游戏王,游戏王DM:传奇的起源

“王之记忆”篇由于作画的崩坏之多,特别是井上善胜这位“大邪神”的不懈努力,以及op和正片画风太平洋般的差距,被人戏称为op欺诈。

“王之记忆”篇的op,算是加加美留给DM的最后一份礼物了。而紧随加加美后的又一个大师级作画监督,就是高桥和德。两人的画风其实颇为相近。

DM制作组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让井上善胜包办了埃及篇中的很多集数,包括被称为“神の200集”的超强崩坏,于是社长的尖下巴终于戳瞎了观众的眼睛。埃及篇也成为DM系列中作画质量最低的部分。近几年,希望K社重制DM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大半的原因,大概都在于埃及篇的作画怨念吧。

最后再来谈谈关于游戏王卡牌本身的设定。

规则什么的就不用说太多了,基本上在“战斗城市”篇后,游戏王卡牌的规则就已经基本定型,后来增加的无非是时点的设定,哪张卡在哪个时点可以发动、效果与效果之间的先后顺序判定等等,使得这个游戏的流程更加清晰。说实话,我自己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懂这个设定,在玩游戏的时候时不时也会出现“诶,这个效果错过时点无法发动了?”这样的杯具。

而关于卡牌效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简单粗暴”。

高桥肯定是想不到游戏王会发展成这么大的产业的,所以他一开始也根本没有考虑过太多的连锁、技术,往往就会弄出一张非常BT的大杀器,你去看看禁卡列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卡都是来自DM早期,而且效果非常直接,根本不用考虑和其他卡搭配,就可以很容易达到使用者的目的。比如强欲之壶,什么代价都没有就可以抽两张卡;比如神鹰羽毛扫,也是什么代价都没有就直接扫掉对方所有魔法陷阱。这种无本有利的效果,现在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与现在后场各种坑的技术流不同,那时的DM还停留在谁攻击力高谁就牛逼的程度,至少在决斗王国是这样,战斗城市时就开始尝试加入了更多效果搭配。所以那时的通常怪兽假如有很高的攻击力,和效果怪兽摆在一起也不需要太自卑,因此黑魔法师和蓝眼白龙才笑傲DM全场。

但是随着游戏王整体趋向技术流的趋势,没有效果、无法起到战术配合作用的通常怪兽,价值含量越来越低,其生存空间也愈发狭小。

现在,少数还拥有重要地位的通常怪兽,其价值也是由搭配它们使用的卡支撑起来的。特别是蓝眼白龙,简直是K社亲儿子,从DM一直到5DS,K社就没停过这个主题的新卡生产,因此蓝眼白龙至今依然是众多技术流里不容忽视的一个,貌似主角卡黑魔法师都没有这么幸运,只能说不愧是社长。

作为一个有着完整逻辑的故事,DM的结局是最神的一个,王样回冥界时的背影至今仍是我心目中的神画面。对高桥来说,恐怕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结局了。让王样的灵魂一直留在现世,和让他了却自己的心愿走向彼岸,这两条路径基本就是烂俗和经典的区别。虽然所有粉丝都舍不得这个帅气威风的王者,但几乎所有粉丝都承认,正因为王样走了,DM才真正成为神作。

结局的残缺与不完美,才能让我们深刻铭记这么久。

对那个真正的武藤游戏来说,他从此就是他自己,不再是任何人了。

随着王样回到冥界,DM的故事也宣告落下帷幕。但是游戏王的这个品牌已经搭建起来了,按K社的节操,他们又岂能放过这个最佳的吸金机器呢?推出续作势成必然。于是,游戏王系列迎来了新时代——GX的时代。

#热血传奇#网络游戏#卡牌游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