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土尔扈特东归安置

2020-09-27知识19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有诗为证:乌孙别种限罗叉,假道崎岖岁月赊。天阙不辞钦献赆,雪山何碍许熬茶。覆帱谁可殊圆盖,中外由来本一家。彼以诚输此诚惠,无心蜀望更勤遐。这是公元1756年9月12日,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宴请吹札布(土尔扈特部首领之一)一行,同意他代表部落去西藏熬茶拜佛的请求,写下的御制诗《宴土尔扈特使臣》。吹札布在觐见乾隆帝的时候进献了贡品弓箭袋,如图:清廷给土尔扈特部渥巴锡汗的唐侄策伯克多尔济颁发了银印:中外史籍中,多认为土尔扈特的先祖是克烈部的首领王罕,也就是当年成吉思汗的结拜安答,后来被成吉思汗击败的那位。大约这一部族后来加入了卫拉特蒙古,成为了其四部之一。到16世纪中叶,卫拉特受到东蒙古土默特和和喀尔喀蒙古的进攻,卫拉特四部不断从漠北向漠西转移,而其中的土尔扈特在塔尔哈台及其以北地区,属于维拉特四部联盟中军事实力最弱的一支。彼时,沙俄已经扩张到了西部利亚地区,俄国使者频频游说,提出要土尔扈特人转入俄国国籍。缴纳实物税,由于卫拉特蒙古各部在一次与喀尔喀的战争中刚刚取得了胜利,增强了抵御俄国威胁的实力,于是他们自信地予以驳斥。俄国人把土尔扈特人的回答完好地记录了下来:我们从不向任何人缴纳,以后,。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土尔扈特东归安置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土尔扈特部原本是厄鲁特蒙古五大部落之一,厄鲁特蒙古明代叫瓦剌,清代叫厄鲁特,也叫卫拉特,或者叫漠西蒙古。漠西蒙古在明清时期都曾对中原构成巨大的威胁,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时瓦剌太师也先干的。此战明英宗被俘,明军数十万全军覆没,瓦剌大军直抵北京城下。要不是兵部尚书于谦等大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调兵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朝就跪了。明末清初时漠西蒙古又爆出一个大Boss—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原本是漠西蒙古的五大部落之一,其首领只能叫台吉,不能称汗。1670年噶尔丹成为准噶尔的新台吉,在他的带领下准噶尔日益强大,并击败了当时漠西蒙古的盟主和硕特部大汗鄂齐尔图,将漠西蒙古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整合为一个中央集权的新帝国。噶尔丹本人正是也先的后代,他对于祖上兵败北京一事十分遗憾,噶尔丹的目的是统一蒙古,拿下中原,再造大元帝国。1688年,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漠北喀尔喀蒙古。在噶尔丹摧枯拉朽般的打击下,喀尔喀蒙古投降了南边的清帝国,康熙皇帝于是决定出兵漠北。而正当噶尔丹想要举兵南下之际,他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反动政变,夺取了准噶尔汗国汗位,噶尔丹顿时失去了后援。但是噶尔丹并没有回国与策妄阿拉布坦决战,。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土尔扈特东归安置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政客的本质就是欺骗、蛊惑和粉饰。虽然我们知道,土尔扈特东归,实际是部落贵族为了保全自己权力的斗争。但是,明面上,我们还是要高唱“东归史诗壮举”、“伟大的历史意义”。对于游牧民族说来,他们从来没把中土当成家园,也从来不会为了保卫中土浴血奋战—哪里水草好,哪里有奶和蜜,就去哪里,无所谓家国情怀。【土尔扈特部为何西迁?蒙古部落在历史上分为两部分中央蒙古和漠西蒙古。漠西蒙古还有好几个名字:元代叫斡亦剌,明代叫瓦剌,清代叫厄鲁特,也叫卫拉特。卫拉特从来不是安分的主,反噬过元朝,反噬过明朝,内部各部族之间也是烧杀抢掠.到明末,卫拉特有5大主要部族: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准噶尔部、辉特部。当时和硕特部是盟主,准噶尔部崛起势头强劲。准格尔部想要统一5部卫拉特,土尔扈特部的贵族们不乐意。明朝末期,土尔扈特部首领就带着部族,往地广人稀、有好牧场的伏尔加河下游迁徙了。当然不忘掳掠或者忽悠了其他部族的人(迁徙的人群里,有不少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的人)。【土尔扈特部为何东归?到1770年代,沙俄早已经扩张到中亚,土尔扈特部也早就臣服了沙俄。土尔扈特贵族越来越受不了沙俄的政策—征收重税、推行同化政策、削弱。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土尔扈特东归安置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首先,要纠正一下,土尔扈特东归是中华民族第三次大融合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并不是骗局。其次,提出这个问题或是疑问的,说明其不了解中国的民族史。再次回答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了解下土尔扈特这个民族。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森林和草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土尔扈特部源出历史上的克烈惕(克列特)部,其早期历史可上溯到八九世纪的九姓鞑靼,土尔扈特部始称为翁罕,亦称王罕。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史集》记载,翁罕所率的是克列特部落。克列特\"一词,蒙古族古老的形式是Kearlier(客列亦惕),21世纪初的发音为Kerred。土尔扈特一词与克列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克列特\"有\"包围\"、\"警卫\"的意思,因为翁汗家族中的克列特人确曾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而土尔扈特方言中的\"护卫军\"亦称土尔扈特(tongued),因此克列特便称为土尔扈特。从古老的族源学考证,\"克列特\"原是土尔扈特的一个姓氏,翁罕的姓就为\"克列特\",以后发展成为一个氏族。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政府设立的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南路盟,其中最大的一个旗就是\"克列特\"旗,也就是汗。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所谓的骗局的意思,应该是说土尔扈特最初不是想要归顺满清。其实,历史的事件我们要看结果,不能看过程。明代时候,瓦剌分为四大部,其中就包括土尔扈特和准噶尔。土尔扈特的老家是在新疆、哈萨克斯坦,祖辈在这里游牧。由于准噶尔实力强大,开始向外吞并。土尔扈特实力较弱,不是对手,被迫向西迁移,来到了当时三不管地区伏尔加河下游定居下来。好景不长,沙俄很多扩张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是弱小民族,族群人口不过十几万人,无力和沙俄对抗,只能归降。然而沙俄对土尔扈特人极为凶恶,采用借刀杀人的种族灭绝手段,强令土尔扈特全民皆兵,同奥斯曼帝国开战。战争持续了很久,土尔扈特遭受重大伤亡。在渥巴锡上台的几年内,就死了几万青壮年男人。土尔扈特人口稀少,根本经受不了这种消耗战,眼见就要亡国灭种。万般无奈下,渥巴锡只能决定逃离沙俄境内。早在多年前,康熙攻打准噶尔的时候,就曾派使者来联络土尔扈特。但但是土尔扈特已经没有外交自主权,沙俄代替他们决定不能支援。到了1755年,满清打垮了准噶尔,少数归属准噶尔的元土尔扈特部落向西逃亡。由此,渥巴锡等人知道准噶尔已经灭亡,目前新疆大面积地区已经没有人游牧。新疆本来。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 土尔扈特蒙古是我国西2113北卫拉特蒙古四5261部之一,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西迁伏尔加4102河下游,约一个半世纪1653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1月,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公元1742-1775年)顺应民意,决定亲自率领部众十七万人离开伏尔加河畔,踏上东归祖国的旅途。在渥巴锡的率领下,成千上万的土尔扈特妇女、儿童和老人,乘坐着早已准备好的马车、骆驼和雪橇,在整装待发的骑士们的护卫下,一队接着一队,陆续出发,离开他们生活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国之地。整个队伍仅用十多天时间,就跨越千里草原,渡过乌拉尔河,进入冰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立即遭到沙俄立即派出的哥萨克骑兵袭击。担任后卫的9000余名土尔扈特勇士,与追击的哥萨克骑兵进行殊死搏斗,最终因众寡悬殊,全部壮烈牺牲。渥巴锡率领剩余的队伍继续向东前进。同年8月底,渥巴锡带着部众冲破沙俄追截,战胜严寒、酷暑以及疫病等艰难险阻,最后踏入新疆故土,回到了他们魂牵梦萦的祖国怀抱。而此时,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牲畜几乎死伤殆尽,幸存者仅存7万多人。土尔扈特部的归来,受到大清王朝的热情款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6月,清廷派官员前往伊犁河畔接见了渥巴锡。很快,清廷及时对。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这是否只是一场骗局?

#土尔扈特部#渥巴锡#史诗#蒙古文化#蒙古军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