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人刷牙简史:最早发明了牙刷,比西方早几百年!

2020-07-19新闻6

导读:牙刷是每天都要与我们见面的日常生活用品,许多人可能认为,它跟电灯、自行车等物一样,是西方的舶来品。

关于牙刷的产生,确实有这样一个故事。18世纪70年代,一个名叫阿迪斯的英国人被捕入狱。在狱中,他每天都用一块布擦洗自己的牙齿。

某一天,阿迪斯觉得这样做实在不便,于是找来一根骨头,在上面钻了一些小孔。他还拜托与自己关系好的狱卒,帮他弄来一把切成相同长度的猪鬃毛。

阿迪斯将这些猪毛插入骨头上的小孔中,并尝试用它来刷牙,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牙刷就诞生了。

不过,那个时代的英国人,显然对古代中国如何刷牙缺少认识,实际上,是中国人发明了最早的牙刷。

一、中国古代的健齿方式

我们祖先刷牙的历史有多早呢?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

在迄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中,既发现了牙齿的“齿”字,也发现了龋齿的“龋”字,而它们的字形也非常有意思: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齿”字显然是一个象形字,而“龋”字除了象形之外,还有会意的成分:牙齿上生了小虫子。

这足以表明,殷商时代的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口腔蛀牙的观念。

1、漱口

所以,在成书于东周时期的文献《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鸡初鸣,咸盥漱。”

“漱”就是漱口意思。时至今日,漱口仍然是我们清洁牙齿最为简便的方式。

而且,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已经对睡前要刷牙有了十分清醒的认识,东汉《金丹全书》中说:“饮食之毒,积于牙缝,于当夜晚洗刷,则垢污尽去,齿自不坏”。

当然,那个时代没有漱口水,而人们所采用的介质无外乎盐水、茶水、清水以及药水等。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漱口所采用的药水也大有讲究,一般由黄连、黄芪、大黄等中药配制而成,既能达到保护牙齿牙龈的目的,还能败火去燥。

2、剔牙、叩齿、揩齿

在专业的牙刷出现以前,古人清洁牙齿,还可以借助以下几种工具或者方法:牙签、叩齿、揩齿。

(1)牙签

在今天的餐桌上,牙签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餐后洁齿小工具,特别是在享用了一桌肉类大餐之后,必须剔牙以消灭塞在牙缝里的食物残余。

关于牙签,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做了如下推介:“柳枝去风消肿止痛,其嫩枝削为枝,剔齿甚妙。”

不过,很显然,李神医对牙签的材质要求,远远高于今天人们所使用的牙签,它要求的是嫩嫩的柳枝。

(2)叩齿

这是古人常用的另一种牙齿保健秘方。在马王推出土的《养生方》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加叩齿百遍,咽唾三次,常数行之,用齿不痛,发不白。”

这个方法的原理,可能来源于当时的古人对于鸡的观察:“鸡鸣时叩齿三十下,长行无齿虫,令人齿坚。”

而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则是因为叩齿促进了牙齿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能像健身能增肌一样,让牙龈更好的起到对牙齿的保护作用。

(3)揩齿

在敦煌石窟的壁画中,有一幅《劳度叉斗经变》。这一幅画,描绘的是一个身穿袈裟的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瓶,右手中指横在牙齿上揩齿的情景。

而所谓的揩齿,就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上药物,抹到牙齿上,然后借助手来刷牙。

当然,除了以上方式以外,古人牙齿保健的最重要方式还是用牙刷,而这就要谈谈牙刷的历史了。

二、中国古代的牙刷

“牙刷”最早出现于北宋人温革的《琐碎录》中:“早起不可用刷牙子, 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

“刷牙子”指的就是牙刷。

而在元代《御医院方》中,更是直截了当的记载了时人刷牙的方式:“用刷牙子蘸药刷上下牙齿,次用温水漱之。”

如果从北宋算起,中国人使用牙刷的时间要比英国人早了至少600多年。

而关于中国古代牙刷的出土文物,则就更多了,而且时间更早。

1954年,在内蒙古赤峰出土的辽朝时期的附马卫国王古墓中,发现了两把与现代牙刷样子十分相似的“骨刷柄”。这两柄牙刷,虽然毛束均已不复存在,但在牙刷头部均有清晰完整的两排共8个植毛孔。

而1985年,在四川成都的唐代遗址灰坑中,亦发现了4件骨刷。在品相完好的骨刷上,也可以看到两排共12个植毛孔。

无独有偶,2002年,在西安唐长安城太平坊遗址中,同样发现了这种有双排毛孔的牙刷。

以上这些发现,无疑又将中国人使用牙刷的历史提前了200多年。

而中国牙刷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

三、中国牙刷的由来

刚才,我们介绍了一幅名叫《劳度叉斗经变》的敦煌壁画,画中的僧人是用自己的手指当牙刷。而除了用手指,僧人们还在另一种工具清洁牙齿,那就是杨枝。

东汉高世安所翻译的《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了僧人洗浴所用的七中用具:

“一者然火;二者净水;三者澡豆;四者苏膏;五者淳灰;六者杨枝;七者内衣;此是澡浴之法”。

其中,第六种就是杨枝,也即杨柳树的嫩枝(李时珍也提出过用杨柳枝做牙签)。

具体刷牙方式是,用牙将杨柳枝的一头咬软,然后蘸上药物,用来揩牙,可令人“口齿好香,方白齐平。”

而这种用杨柳枝粗加工以后做成的牙刷,无疑就是今天牙刷的雏形了。

玄奘法师在去天竺求取真经归国以后,曾专门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古印度人用杨枝刷牙的习惯进行了记录:“馔食既讫,嚼杨枝而为净”。

可见,这种行为在当时的大唐,并不常见,不然玄奘法师也不会专门将其记录在案。

而据考证,古代印度确有嚼杨枝的习俗,而且还要随身携带。这样做,除了有护齿的作用以外,或许还有一个重要功用:僧人、信众们聚在一起念经祷告时,如果大家都口气不清新,难免会影响整体的氛围。

我国最早出现的用杨枝刷牙的记载,是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以水杨枝洗口齿”。

唐代《外台秘要》中也提到:“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这里就明确提出了每天早晨将杨柳枝头咬软,抹上药,用它来刷牙。

可见,杨柳枝确实是古代牙刷的雏形。

不过,古人并没有满足于如此不雅的刷牙方式,所以,也是在唐代,中国人又发明了更加高雅而有效率的牙刷,代替了杨柳枝。

结语:虽然牙刷在唐代已经出现,却没有大规模普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都没有成为时尚。牙刷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是在明朝。

所以,尽管许多人说是英国人发明了现代牙刷,但跟蹴鞠和足球的关系一样,牙刷的“专利权”实则是我们中国人的。

参考资料:《礼记》、《外台秘要》、《诸病源候论》、《大唐西域记》、《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御医院方》、《琐碎录》、《养生方》、《本草纲目》、《金丹全书》、《中国人的雅致生活》

#名著典籍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