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怎么向学生解释下蚀和溯源侵蚀以及侧蚀 向源侵蚀解释图片

2020-09-30知识8

怎么向学生解释下蚀和溯源侵蚀以及侧蚀 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

怎么向学生解释下蚀和溯源侵蚀以及侧蚀 向源侵蚀解释图片

什么叫向源侵蚀 向源侵蚀是指河川因为地形的变化而使侵蚀的基准面下降,由于河床坡度变大,流速加大,使得侵蚀作用加强,刚开始开始在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后渐渐向上游发展,即所谓“向源侵蚀”.向源侵蚀多发生于谷头,也就是指河或沟的.

怎么向学生解释下蚀和溯源侵蚀以及侧蚀 向源侵蚀解释图片

溯源侵蚀的示意图 溯源侵蚀 headward erosion 定义: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原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例证: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

怎么向学生解释下蚀和溯源侵蚀以及侧蚀 向源侵蚀解释图片

河流侵蚀有哪三种?我只知道一个溯源侵蚀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一、下蚀 又称底蚀.河流向下侵蚀,刷深河床.1.下蚀作用:1)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坡度越陡,下蚀能力越强.2)在河底滚动和跳跃的砾、砂、不断撞击河底,尤其是山区河流因巨砾不断撞击,河底加深很快,在洪水期尤其明显.3)锅穴作用是由流水中急速旋转的涡流所引起的,它促使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河底上被钻出的坑,称为锅穴.2.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片面向大陆内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部侵蚀基准面.3.河流的总剖面:指河流从源头到河口沿着中线的剖面,常常用河底纵向上不同高度点的连线表示.入海河流的纵剖面,总体上是向海倾斜并略向下凹的曲线.起初,曲线本身还有高低起伏,其起伏的态势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如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相间则坚硬岩石段凸起,软岩层段凹入.当河底显著起伏不平时,常形成急流和瀑布.急流是由于河床坡度较大,水流湍急.瀑布是河床呈阶梯状,流水从高处泻落.当流水通过断层断崖,或流水由悬谷下泻时都。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冲蚀破坏,这个过程称侵蚀作用。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一个线状延伸的凹地,称为河谷。河谷由下列要素构成(图5-7)。图5-7 河谷组成要素示意图A—河床;B—河漫滩;C—谷缘;D—谷坡①谷底;②谷坡谷底 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包括河床:河谷底部常被水流占据的部分;河漫滩:河水泛滥时才会被淹没的谷底部分。谷坡 河漫滩两侧向上延伸到顶部的斜坡部分。谷岸(河岸、谷缘)与谷坡相连的顶部两岸部分。河谷形态是河流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河流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河谷形态结构不一样。因此,对河谷形态及谷中堆积物的研究,可以了解河流地质作用的发展过程和了解有关砂矿的富集规律。河流对河谷的侵蚀,按其侵蚀作用的方向可分为底蚀作用、侧蚀作用。1.河流的底蚀作用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河谷底部的冲刷作用,称为底蚀作用(下蚀、下切作用)。在河流的上游,河床纵坡降大,水流速度快,底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强烈的底蚀使河谷不断被加深,常常造成 V 字形河谷,称为峡谷。我国最大的峡谷是金沙江虎跳峡(图5-8)。虎跳峡长16km,江面宽30~60m,谷深3000多米,谷坡陡若壁立。北美举世闻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

溯源侵蚀怎么回事?在重力作用下不应该是向源头相反方向侵蚀的吗? 溯源侵蚀是指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作用。溯源侵蚀使河流由小到大,由短变长。可以参看图片:

什么叫向源侵蚀 你好2113,向源侵蚀是指河川因为地5261形的变化而使侵蚀的基准面下降,由于河床坡度变4102大,流速加大,使得侵1653蚀作用加强,刚开始开始在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后渐渐向上游发展,即所谓“向源侵蚀”。向源侵蚀多发生于谷头,也就是指河或沟的源头处谷地,为河流下切作用而使河沟逐渐向上延伸之现象。常伴有崩塌,崩塌物质又不断地被运至下游,经年不缀的作用,最后在顶部造成特殊之汤匙状地貌。

怎么向学生解释下蚀和溯源侵蚀以及侧蚀 1、溯源侵蚀河流或沟2113谷发育过程中,因水5261流冲刷作用加剧4102,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1653,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2、侧蚀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河流的溯源侵蚀,下切作用和旁蚀作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常是同时存在的,即河水对河床加深的同时,也在加宽河谷。但一般在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侧向侵蚀微弱,所以常常形成陡峭的“V”形峡谷。而河流的中,下游则侧向侵蚀加强,下蚀作用减弱,所以河谷宽,河曲多。3、下蚀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处洪水位以上,向两岸阶地转化。下蚀作用强度与流量、流速、谷底纵剖面坡度、上游来沙量河谷地物质抗冲性有关。谷地窄,坡陡,流量大,谷地岩性松软,水流下蚀强度大。河谷下蚀还受侵蚀基准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