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正月十六扔硬币 沧州有什么风俗啊?

2020-07-19知识6

山东农村有哪些独特习俗? 山东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据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和考古发掘可见,早在新石器时期,反映东夷文化的民俗就在山东地区大量存在,诸如饮食器物、衣着妆饰、生产工具、成年礼仪、婚姻形式、墓葬类型、图腾崇拜、山川信仰等,都显示出史前时期山东民俗的特色。商周时期,特别是齐鲁封建之后,山东曾经出现过列国殊俗的局面,但随着孔孟学说的形成,便逐步树立起齐鲁礼仪之邦的整体形象。从此,以“礼”为核心的山东民俗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处于主导地位,“风近邹鲁”经常被各地取为评价民俗的准则,到今天对国内乃至世界仍然产生着影响。历史上的齐、鲁民俗之别,对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与复杂多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这一史实有力地说明民俗的形成及流变是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密切相关的,而这与之相关的状况又时常因地而异。姜尚治齐,采取的是“因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因此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其通商惠工、尊贤尚功等行事,更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有的文化传统,其敦本抑末、崇礼重教,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齐鲁风俗虽有如上区别,但是,同源于东夷文化的传统,又都以礼义为民俗思想和民俗行事的核心,齐地。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由? “正月十六溜百病”,是沧州市民过春节的一个习俗。正月十六晚饭后,所有家庭成员带着节日的喜悦扶老携幼,倾家出动漫步在大街上,悠闲地溜一溜,舒心地走一走,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全部溜掉,希望一年中百病不得,身体健壮,生活安康。这就是古城沧州俗称的“正月十六溜百病”。沧州人溜百病时,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些小额硬币,把它仍在街道上。据传说,硬币代表着头痛脑热的一些小毛病,钱滚动得越远,就代表小灾小病离自己越远。原来是铜钱,后来改为硬币,随着小额硬币流通量的减少,我发现现在扔硬币的人越来越少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有人专拾仍在地上的硬币,能捡到半塑料编织袋。溜百病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大多数人还是寄希望于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每到正月十六这天,全城所有的街道人潮涌动,人声鼎沸,大街上要有几万人至十几万人。十六的晚上,人们将过年剩下的所有烟花爆竹都搬出来放掉,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不断,因此,正月十六这天是春节中最热闹的一天。每到这天,市内的主要街道要实行交通管制,机动车晚上六点至十一点禁止通行,所有公安民警上街值勤。十六过后,标志着整个春节就。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的来历 在国人传统的习俗里面,从腊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讲究的,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头.只是现今,很多的习俗已经不在了。大概是北方相对于南方的繁华有些。

#走百病#生肖#民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