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储层地质建模分类及储层模型的类型

2020-10-01知识4

以二区六区块明3-5-1单层为例,通过二维相建模对设计的基于储层目标骨架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储层随机建模方法以及Simpat方法进行对比分析。1.建模前参数的准备多点地质统计学储层随机建模方法最重要的输入参数就是训练图像。前文已经探讨了训练图像建立的过程,并通过地震、地质以及测井等资料建立了明3-5-1单层的训练图像,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图5-24 明3-5-1单层微相的训练图像(130*85网格)另外,数据样板选择也比较重要。数据样板太小不能考虑太多的信息,而数据样板太大则增加了计算量。数据样板一般选择和目标体宽度接近为好。从明3-5-1单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分析可以得之,河道宽度在100~240m之间,如果采取20m网格,则河道占据5~12个网格大小,因此采用7*7数据样板、两重网格搜索策略即可以满足要求。在建模过程中还需要准备条件数据,对于研究区来说就是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研究区明3-5-1进行优势相分析,判别准则为:如果井资料存在河道条件数据,则认为在此井处为河道微相;如果没有河道微相,而有溢岸相(天然堤、决口扇等),则定为溢岸相;如果仅存在泥岩,则定为泛滥平原。经过这样处理,获得了研究区56口井在明3-5-1单层的优势相。对优势相进行了编码,泛滥平原用0表示,河道用。

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储层地质建模分类及储层模型的类型

储层特征研究与预测的研究现状 1.1.1 当前国外油气储层研究的五大趋势1.1.1.1 对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日益从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1)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要求掌握沉积地质体的几何学特征(Ravenne,et al.,1989;T.Dreyer,1993),即宏观非均质性的研究。(2)加强层内非均质性研究,以露头和成熟油田研究为基础建立层内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3)各种次生孔隙形成的成因机理也不断地有了新的见解和模式(G.Schmmugan,1986;I.O.Meshri,1986;Scherer,1987;R.C.Sardam,1989),为储层物性的预测和模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不同成因盆地油气藏储层的次生孔隙定量研究和预测仍处在探索阶段。1.1.1.2 对储层的描述和预测日益从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1)为了对地下储集体的孔渗进行计算和预测,以解决油气生产的实际需要,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M.Scherer,1987;Schmoher,1989;Robert,1991;D.P.Edward,1992),并提出了一些经验公式或数学模型,但往往公式中的一些参数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或无法确定。(2)定量描述储层物性参数的三维空间展布是近年来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储层研究提出的新要求。(3)定量描述和预测储集体在横向上的连续性或空间展布特征,即开展储层(随机)。

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储层地质建模分类及储层模型的类型

储层地质学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到那些单位就业? 还要看你能不能通过她们面试,过了。自然到里面工作的

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储层地质建模分类及储层模型的类型

#数据建模#地质#统计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