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原创 海晨物流:供应商“查无此人”,严重依赖外部运力

2020-07-19新闻8

原标题:海晨物流:供应商“查无此人”,严重依赖外部运力

江苏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海晨物流”)主营业务是为电子信息行业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客户中包括联想集团、索尼电子、台达电子等电子信息行业的知名企业。目前公司正在冲刺创业板IPO。

海晨物流很早有IPO计划,但多次更换保荐机构,IPO工作堪称一波三折。2016年、2017年,江苏证监局先后确认过招商证券、国海证券对海晨物流的辅导备案。但2019年5月和2019年11月,海晨物流向证监会报送的2版招股书显示,海晨物流的保荐机构为东方花旗证券。直到2020年6月29日和2020年7月14日,海晨物流在深交所网站披露的2版招股书(申报稿和上会稿)则显示,海晨物流最终的保荐机构为东方证券。

主要供应商“查无此人”,劳务派遣数据存疑

先看公司业绩。2017年到2019年,海晨物流的营业收入为6.72亿元、8.07亿元和9.2亿元,实现净利润为6901.94万元、8572.68万元和1.35亿元,可以说营收、净利持续增长,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海晨物流的业绩表现还算可圈可点。2017年-2019年,货运代理收入占海晨物流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91%、61.35%、59.29%;仓储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0.72%、37.62%、40.04%。在物流行业内业务已经触及到了上下游。

但作为一家物流企业,2017年-2019年,海晨物流自有运力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13.67%、9.92%、10.08%,显示自有运力不足,因此,海晨物流对外较大依赖物流供应商公司。

但报告期内,公司一家主要供应商无法查询到有效的工商信息,非常奇怪。

据海晨物流申报稿招股书,“创进运输有限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均为海晨物流前五大供应商之一。而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海晨物流对“创进运输有限公司”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653.90万元、1918.75万元、884.10万元。

然而,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以“创进运输有限公司”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结果是“查询到0条信息”;以“创进运输”为关键字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进行搜索,结果依然是“查询到0条信息”。海晨物流与其业务往来是否真实?该公司经营资质是否合规?这些都存在疑问。

此外,海晨物流前五大供应商中,合肥市申祥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在2016-2018年分别为公司第一大、第二大、第四大供应商,海晨物流对其采购金额分别为2431.52万元、1860.97万元、1736.22万元。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显示,该公司为人力资源公司,主要从事劳务派遣、劳务管理、服务及承包等。招股书申报稿中,海晨物流对外披露的劳务派遣员工人数显示,报告期内,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劳务派遣用工的数量仅9、5、22、17人。招股书上会稿中,截止2019年年底,海晨物流劳务派遣人数总计10人,这是否与劳务采购金额差距过大?其中是否存在虚假陈述?海晨物流的实际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到底如何?这都需要公司做出合理解释。

依赖外部运力,事故多发,赔偿高企

从客户方面看,联想集团一直是海晨物流的第一大客户,2017年到2019年,海晨物流对联想集团销售金额分别为1.85亿元、2.68亿元、3.14亿元,占比分别为27.58%、33.20%、34.15%,远高于第二大客户的销售占比。

尽管联想集团对海晨物流营收贡献巨大,但联想集团也是公司应收账款的第一大客户,且应收账款的占比高于其他客户。数据显示,联想集团的应收账款分别为3779.89万元、6213.18万元和7403.38万元,占比分别为23.83%、32.05%和34.01%。而海晨物流第二名应收账款客户的2019年余额占比仅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海晨物流运输严重依赖外部运力。招股书显示,公司运输业务由第三方运力或公司自有车辆完成。报告期内,外部运力占比逐年提升,从2016年的79.62%增长到2019年的89.98%,而自有运力主要用于部分核心线路、临时性应急运输、新线路开拓等。

由于电子产品具有价值高、精密度高、体积小等特点,在物流执行过程中容易损坏和丢失,因此这类客户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比较慎重,并执行严格的评估与准入制度。但是报告期内,海晨物流赔偿不少,赔偿支出分别为1571.69万元、1667.55万元、104.84万元。

2017年8月,海晨物流向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提供货物运输服务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部分货物毁损。武汉天马于2017年11月13日向公司发来《索赔函》,要求赔偿843.31万元,包括828.53万元的货值以及14.78万元的RA检测费用,公司已经支付上述款项。

2018年4月8日,全球物流承接戴尔(成都)有限公司运输业务,并委托海晨物流负责运输。公司承运时,于4月9日发生交通事故,并引发大火,导致车辆及货物受损。2018年9月,全球物流向公司发来《索赔函》,要求就上述事故向对方赔偿233.2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00.62万元。

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报告期内,海晨物流及其子公司共收到45次海关处罚及5次税务处罚,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上可能存在不小的漏洞。

研发投入低,公司”不差钱“

本次创业板IPO,海晨物流拟募集资金6.56亿元,其中1.29亿元用于“新建自动化仓库项目”、2.59亿元用于“合肥智慧物流基地一期建设项目”、1.48亿元用于“深圳研发中心项目”、1.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1.48亿元的深圳研发中心项目建设费用中,有9972.00万元用于场地购置,设备购置和研发经费分别为2007.70万元和2405.00万元。其中近1亿元的场地购置是深圳海晨与深国际前海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签署《购置意向性协议书》,计划购买位于深圳前海的深港合作区的房屋用于建设该项目。也就是说,该募投项目大部分资金用来买房了。

海晨物流还表示,项目用房购置及装修完毕后,公司将购买相关研发设备并招聘优秀研发人员,进行现代综合物流业务相关实际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虽然海晨物流愿意用近1亿元购置房屋,以供研发人员使用,但研发费用率及研发人员占比较低。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海晨物流员工人数合计1276人,其中研发及技术为62人,占总员工人数的4.86%;2017年至2019年,海晨物流研发费用分别为1391.41万元、1494.49万元、1587.35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7%、1.85%、1.72%。

其实,海晨物流并不缺这笔钱。2017年-2019年,海晨物流货币资金分别为1.23亿元、1.56亿元、2.33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分别为1.22亿元、1.53亿元、2.30亿元。2019年银行存款达2.3亿元,同时有息负债不到40万元。此外,在IPO前夕,海晨物流还曾决议分红3800万元。公司自有资金早已支持上述项目中的1-2个,似乎上市不需要募集这么多资金。

#行业互联网#海晨#物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