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长沙73岁老人去世后捐献遗体与全脑,成为我省首例帕金森患者全脑标本

2020-07-19新闻5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9日讯(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潘爱华 杨丽红 实习生 孟凡佳)16日下午16时24分,73岁的长沙汽车电器厂退休职工黄美如老人,因患疾病去世了。“一个月前,她把我叫到房间,说去世后要捐献遗体。”今天,回忆起老伴生前的一颦一笑,黄美如老人的先生秦竟成悲伤不已。他告诉记者,捐献遗体的协议,自己比老伴先签,但是她却走在了前面,“她虽只是芸芸众生中最为普通的一员,但她对慈善、对社会的大爱,依然在延续。这一刻,我老伴显得特别温暖阳光。”

(黄美如老人去世后,家人郑重签署了捐献书。通讯员 供图)

据了解,黄美如是长沙黄花镇人,和秦竟成自1969年结婚,两人恩爱至今。近十年来,秦竟成被检查出肾、肺等问题,他开朗面对,积极治疗。2016年,秦竟成在电视上看到国家号召捐献角膜遗体,便去长沙市雨花区红十字会签订捐赠遗体协议,是省电力设计院签订捐献协议第一人。黄美如患有帕金森氏病多年,今年6月老人身体不适加剧,主动提出去世后也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在她离世后,老伴帮她完成了这个遗愿。

16日20时30分,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工作人员赶到黄美如老人去世的医院,和她家人一起,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遗体告别仪式。 简短却庄重的仪式后,家人在捐献书上郑重地按下手印,工作人员成功完成黄老师的角膜和遗体接收工作。

“其实这并不是告别,而是人生的再一次重生。因为,黄美如老作为‘大体老师’,她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她将成为医学院学生的启蒙老师。她为人类的医学事业贡献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份力量,生命得以升华,大爱永留人间。”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形态学实验中心主任潘爱华介绍。

据介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脑组织库第一时间获取了黄美如老人的全脑,这个脑样本也成为我省第一例帕金森病患者全脑标本。湘雅人脑组织库负责人、神经解剖学家严小新教授表示:“帕金森氏病是次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第二大年龄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黄老的全脑短时间内获取,保证开展人脑神经病理学和生物化学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帕金森病的病理学发生机制。”

链接

人脑组织库介绍: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与香港大学医学院于2004年联合创建全球首个具有个人生活史、医疗和心理状况纪录的中国脑库,以促进医学界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湘雅人脑组织库是在湘雅医学院遗体志愿捐献接受站基础上设置的专用于人脑组织保存和研究的公益性机构。目前已接受并保存120例全脑组织样本。在自身开展脑库标准化建设、人脑衰老与痴呆相关的神经病理和多种组学的研究的同时,联合国内十多所院校制定和发表《中国人脑组织库标准化操作方案》,并为本院校及国内其他单位的多个研究课题组提供宝贵的人脑组织样本,有力地支持中国的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

目前,了解大脑、探索大脑、模拟大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计划的主流方向,人脑库可以有效地帮助科学家在多层面对正常和异常人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加强我国脑疾病和脑功能的机制研究、提高我国的重要脑疾病诊疗水平、服务国民身心健康做出重大贡献。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捐献遗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