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原创 历史上和亲都在用“假公主”,为什么唯独清朝不能偷偷换人呢?

2020-07-19新闻12

原标题:历史上和亲都在用“假公主”,为什么唯独清朝不能偷偷换人呢?

在古代,和亲 是维护本国与周边国家友好邦交最常用的方式:

代价小,利益大。只要牺牲一个弱女子,就能换来几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平安局面。

因此,中国古代有很多和亲公主被远嫁番邦。

比如清朝为了维护满蒙关系,前后送了118名格格嫁到蒙古。

那么问题来了,那个时候又没有网络,和亲的国家也没见过公主,为什么皇室不偷偷换个人去和亲呢?

比如《红楼梦》中,南安王败仗被俘,敌军要求和亲,南安太妃舍不得自己的女儿,便认探春做义女,让其代替自己的女儿去和亲。

这样的操作,在历史上存不存在呢?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历史就会发现,换公主和亲在唐朝以前,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汉朝,和亲“创始人”,送出公主全是临时封

说到和亲,就不得不提汉高祖刘邦了。

虽说“和亲”一词在先秦古籍中已多有出现,但大多都是为了表示关系和睦友善,有亲上加亲的意思。

但第一个把“和亲”当成政治策略,将公主送到边疆求和,是从汉朝开始。

公元前200年,西汉初年,匈奴时常侵犯边境。为震国威,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出征讨伐。

然而,他派出去搜集情报的人带回来的情报都是假的,刘邦误信情报以为匈奴的战斗力都奇差,于是自信满满地带着士兵强攻,结果被被冒顿单于率40万精兵团团围住,被困七天后刘邦才仓皇脱险。

但正是这次交手,是的匈奴认为大汉皇朝也不过如此,于是频频侵犯,而此时汉朝内部刚结束楚汉相争的局面,国库空虚,打来打去民怨四起。无奈之下,刘邦提出了和亲,以此来缓解矛盾。

和亲政策已定,可在人选上却让刘邦犯了难。

当时刘邦的大女儿正值妙龄,原本是和亲的最佳人选。但此时吕后不愿意了,无论如何她也不愿意把女儿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地方去。

于是,皇帝转念一想,自己的女儿舍不得,咱可以换别人家女儿嫁呀!

于是刘邦找了个旁支的宗室女子,临时封了个公主,然后将其嫁了过去。如此一来,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女儿,匈奴问题也迎刃而解。 “老上单于初立,帝复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史记》

从此,汉朝皇帝仿佛打开新世界大门,前前后后共送出去十位公主远嫁匈奴,并且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宗室女子,没有一个皇帝的亲女儿。

这其中就有最出名的和亲“公主”,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

自西汉与匈奴和亲后,和亲政策受到关注,并被中原王朝广泛运用到处理民族关系之中。但也都是沿袭了汉朝,将宗室女子送往和亲。

直到唐朝,用宗室女子和亲的这一“惯例”才开始被打破。

唐朝盛世,开始出现真公主远嫁

“和亲”起于秦,盛于汉,但让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是,真正热衷于“和亲政策”并开始将其“发扬光大”的,正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唐朝。

唐朝开国之初就以和亲处理其与周边民族政权交往,掀起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新高潮,和亲政策亦趋于成熟。

在二百八十九年的统治期间,唐朝成功出嫁的和亲公主就达到了二十个之多。唐代诗人李山甫更留下了千古名句“遣妾一生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借以讽刺这种用弱女子换取江山和平的现象。

不过唐朝年间,送出去和亲的公主,当真不是一种被迫的求和。因为,当时唐朝对周边政权而言,地位向来是很高的。一般两国之间和亲,嫁过去的公主也都会获得至高的尊荣。

不过,有一个让人想不通的问题就是,以往朝代所有和亲的公主都是派宫中宗室女或宫女册封为公主,然后远嫁和亲。但经济历史空前强盛的唐朝,皇帝居然首次派出了真公主和亲,把亲生女给送出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话说,这还要从历史上一起著名的战乱说起。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和同谋一起策动爆乱,想谋权篡位,夺取皇权。最终大唐联合各部落兵力,终于平定叛乱保住了长安。

在这场战乱中,唐朝政府借用了回纥兵力, 回纥也是十分给力,二话不说就借兵助唐,平定战乱后又嫁过来一位公主与大唐和亲。同时, 回纥也希望能求娶大唐一位公主,更加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唐肃宗为了表诚意,于是乎便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居然派自己亲生女儿(唐玄宗孙女)宁国公主前去回纥和亲。

如此一来,宁国公主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位远嫁和亲的 ,也是唐朝历史上第一远嫁和亲的公主。

此后,唐朝和亲的公主中,又陆续嫁出2位真公主,一个是咸安公主(唐德宗女),一个是太和长公主(唐穆宗第五妹)。

从此,唐朝便开创了用“真公主”和亲的局面。到了元朝,就愈发耿直,和亲的38名女子中就有10位是皇女。

清朝时期的和亲,势头猛、用量足

汉朝和亲的对象主要是匈奴,唐朝和亲的对象主要是吐蕃,而清朝的和亲主要是蒙古。

清朝比较特殊,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而满族与蒙古是一家人,他们共同投资共同获利,皇太极在位的时候就构建了满蒙八旗中的蒙八旗。

纵观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其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和巩固与蒙古王公贵族的联盟,用和亲来促进双方的盟好,融汇满蒙血统,而非汉唐时期则是以和亲换和平。

这也是清代和亲与汉唐和亲的突出差别。

所以清朝在与蒙古在和亲政策上,本就更希望用与自己有血脉关心的子女或姊妹和亲,并且用量更足,也更频繁。

据统计,清朝至少有118位公主和格格嫁到蒙古各部,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的制度“备指额驸制度”。

并且都是皇女、宗女下嫁示好。比如皇太极的14个女儿之中,就有10人嫁给了蒙古王公;康熙的25个女儿,除了12个早夭以外,其余13个人中有6位嫁往了蒙古。

在满蒙联姻中,不仅是满清的公主嫁给了蒙古的亲王,其他各个贵族阶层,也均与满洲宗室通婚。

上至皇帝本人,下至宗室大臣们,迎娶蒙古贵族女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两族互相结亲的总人数已经难以胜数。

总结

那么,在这两千年多年的和亲史中,就没有一个朝代是不依靠和亲外交的吗?

当然有!在明朝,换人?不可能!在这个朝代,和亲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翻开明史,你找不到一次和亲的事件,赔款、纳贡更是无从谈起。它是唯一一个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帝国。

真正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完-

#清朝#公主#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