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彬县历史 彬县水口长禄村旅游景点

2020-10-02知识3

彬县旧2113名邠县,位于陕甘两省交5261界处,咸阳市西北部,4102地处渭北塬。南距咸阳120公里1653、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全县版图形似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辖13镇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万亩。彬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关中产粮基地之一。夏(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地属雍州。彬县大佛寺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为豳国。史传公元前16世纪夏末商初,公刘率部落成员居豳,建立豳国。商末、戎狄入侵,太王(古公亶父)迁岐下周原。西周(前11世纪~前770),豳(邑)地属王畿。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属秦国。秦(前221~前206),设漆县,属秦朝廷直辖地(内史)。西汉(前206~8),仍置漆县,初沿袭秦制,后隶属司隶部左扶风。王莽改漆县为漆治县。东汉(25~220),初沿袭西汉制。兴平元年(194),析左扶风的漆县、安定郡的鹑觚县,设立新平郡。魏晋(226~316),仍设新平郡,辖漆县、汾邑县,隶属雍州。东晋(317~419),初沿袭西晋制。至后秦,郡、县俱废。南北朝,先后为北魏(420~534)、西魏(535~556)。

彬县历史 彬县水口长禄村旅游景点

谁能帮我找到“周”这个姓氏的起源 一、姓氏字源:甲骨文中的“周”字,最初是没有“口”字的,只表示界划分明的农田,后经过长期的衍化,才形成今天的字形。对早期的“周”字,典籍《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周,密也。从用、口。清人段玉裁对《说文解字·注》中对“密”字解释为:“密,山部曰山如堂者,引申训为周致也。如此,“周”即周密、完备的意思。最早的“周”字出现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辞中,关于甲骨文、金文中“周”的解释,张日舁考证曰:“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纵横,像田中所植,田言种植之地,圄则指四周四至,两者所指不同,而取谊则近,故《成周戈》,周字直作田。也就是说,最早的“周”字是指界限分明的农田,田里种满了庄稼。这种田间阡陌纵横的农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种植各种农作物。早期周人活动中心在周原地区,都是属于平原地方。由于纵横交错的农田里种植有密密麻麻的作物,所以“周”字就被训诂为“密、周密”的意思。由于在书写“周”时加上“口”,后来人对“周”的解释就增加了另外的意思,表示国家政令之所出。体现在甲骨文、金文中,“周”已经是作为一个方国出现在卜辞与青铜器上,而不仅仅再是一片农田。这与周朝先人。

彬县历史 彬县水口长禄村旅游景点

#文物#考古#汉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