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野外地质填图心得 野外砂砾岩描述 要地质填图记录本上的那种

2020-10-02知识5

野外地质填图时地质界线的连接绘制需要注意什么呢? 在野外填图时,地质界线是地质图上反应地质体空间展布规律的最重要内容,也是关乎项目成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野外情况复杂,无法举例,现在我也只能将普遍要注意的问题给你介绍一下,供你参考,一般情况下,都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每个基本观测点都应根据实际观察到的地质界线沿走向向两侧送线,用实线画到眼睛观测到的地方,并允许利用某些间接标志用虚线有限制地作些推断,但必须在另一条观测线上核实校正后才可将虚线改为实线。当视野受到影响时,应选择视域较开阔的高地进行目测勾绘送线,或者沿地层分界进行短距离追索后再勾绘。地质界线的勾绘,不仅在地质分界点上进行,在整个野外填图过程中,都要随时注意地层和地质界线的变化,及时勾绘到野外手图上。尤其是遇到能够远眺到远处连续的地质界线全貌的机会,不要轻易放过,应及时用虚线勾绘到野外手图上,待以后观测线通过时,再加以修正。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野外工作量,而且勾绘的地质界线比较精确。(2)注意岩层(或断层)产状与地形的关系,正确运用“V”字形法则,切忌一律直线相连或线不切实际的弯曲。(3)掩盖区范围较大时,应圈定第四系,零星分布的小面积第四系不再单独圈定。基岩地质界线连接。

野外地质填图心得 野外砂砾岩描述 要地质填图记录本上的那种

地质填图路线小结怎么写? 路线长度,定多少个地质点,地层岩浆岩构造,

野外地质填图心得 野外砂砾岩描述 要地质填图记录本上的那种

野外地质填图路线类型 野外填图路线必须系统连续地进行。野外填图路线一般有两种:一是大致垂直于(横穿)填图区的岩层和构造线的走向布置路线,称为穿越法;二是沿各地质体界线或对其他地质现象进行追索观察,称为追索法。在野外填图过程中一般以穿越法为主,并辅以追索法。考虑到区域地质填图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反复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野外客观实际出发,按在野外工作不同阶段布设填图路线的不同目的,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可划分为踏勘路线、系统观测路线和检查路线3种。1.踏勘路线当进入到一个新区,人们对区域地质情况尚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的情况下,需要对全区岩类和地质构造等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以便为编写设计和部署区域地质填图工作收集素材提供依据而布设的野外观测路线。2.系统观测路线在项目设计书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以后,按照设计要求对全区系统布设的全面填图路线,用以完成地质图的填制。因此路线的布置必须以全面控制测区主要地质体和构造形迹的形态和分布规律为目的,路线经过位置应尽量能控制地质体间的一些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以求能收集到尽可能丰富的资料。此类路线应以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对一些重要。

野外地质填图心得 野外砂砾岩描述 要地质填图记录本上的那种

第四纪野外地质填图要点 1.第四纪考察路线及观测点的布置在地质构造简单的大面积第四纪地层分布区,可以平行路线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以便能掌握全区第四纪地层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貌单元之间的关系;在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的复杂地区,以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在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则应以梅花路线为主;高原或高山区,大型河谷、盆地常是调查的重点地区,采用路线剖面法,路线垂直于河谷、分水岭。对沿线两侧第四纪阶地、斜坡、剥夷面特点以及各种地质、地貌和基岩露头情况等都要进行系统观察、描述。观察点一般应选在第四纪地层露头良好、层次较全、层厚较大、分层明显、岩性特征较鲜明、沉积体形态清晰、分布又较广,并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点或剖面。但对那些在研究第四纪事件有一定意义、虽地层不全、厚度不大的露头或剖面,也要布置一些辅助观察点,以补充主要观察点或剖面之不足,使区内第四纪地质研究更充实更完善。在第四纪地质填图中,观察点一般布置在地层、地貌特征的分界处。对地表不同部位的特殊地质现象还可布置水文观察点、古生物点、出土文物点、古人类居住的洞穴点,以及年龄样品采集点等。2.第四纪观察记录不同岩性的第四纪沉积物,应观察。

#地层划分#比例尺#第四纪#地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