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原创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老板!员工可以随意请假,夜市摆摊挣钱发工资

2020-07-19新闻10

天下网商记者 李丹超

7月15日晚8点,汝州夜市,张超强摆摊的第27天。他已经习惯了拿上扩音器大声叫卖,毫无刚来时的忸怩不适,摆摊至今、风雨无阻,“这个点,人流最旺,今天的生意就靠接下来的两小时。”

张超强的卖力,让他的摊位展现出超强的卖货能力:过去的近一个月,他在这里卖掉了6900多双鞋。

6900多双鞋,来自张超强和姐夫创办的工厂——汝州市超强鞋业有限公司。这家工厂很接地气,“总部”位于王寨乡大剌湾村,143个工人里超过30%是贫困户。

然而,在全球疫情影响、外贸订单萎缩的情况下,这家只会做中低端鞋子的贫困村工厂,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张超强不得不带着邻里乡亲开始自救,鞋子没订单就做衣服,库存太多就去摆摊做直播。

贫困村鞋厂展现出超强的求生欲,这可能,也是工厂名字的由来。

最“没有时间观念”的工厂

今年31岁的张超强,管理着一个堪称“最没有时间观念”的工厂。

900平方米的偌大车间,今天张大爷说需要晚点来,明天王大妈已经请了假,甚至有时候,几个人同时告假,留下车间一排空着的缝纫机。张超强因此练就了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每天睡前开始为第二天“排兵布阵”,应对工人到岗率的不确定性。

工人中很多是留守老人

这个没有时间观念的工厂,在王寨乡大剌湾村,距离县城汝州10公里。工厂的管理者,张超强和唐向雷是舅郎关系,鞋厂起初只是家庭作坊,2017年被注册成现在的公司。

注册成公司之后,工厂开始显现出与众不同的角色:由于地处丘陵、气候干旱,王寨乡工厂极少,畜牧、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地人普遍贫困,鞋厂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增加收入的光亮。

2018年1月,工厂搬进了政府兴建的扶贫车间。900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原来家庭作坊的十几倍,工人人数迅速增长到143人,其中51人,来自本村和邻村的贫困户。超强鞋厂,也为此在大剌湾村“总部”之外,在十字路村、滕店村等周边贫困村建立“分部”,厂里负责把原辅料运到各村加工点,工人们出家门就能进车间干活。

车间现场

正是特殊的工人结构,让这个贫困村鞋厂拥有了一群“没有时间观念”的工人,他们普遍年龄较大,但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

比如村里的张大娘,今年79岁,家里还有一个常年卧床的儿子和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孙子,老人家在鞋厂干些杂活,家里的活也得她每天兼顾好。张超强说,老人家现在一个月至少能挣一千多块钱,不靠国家补助,自己也能挣够生活费。鞋厂的致命危机

时间管理并不是考验张超强最棘手的问题。2020年上半年,疫情背后的订单大量取消、库存销路无门,来得迅速猛烈,对于一家贫困村的鞋厂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张超强的工厂,做的是中低端的布鞋和运动鞋,代加工为主,其中又有80%是外贸订单。3月和4月的时候,工人们一下子没了活干。在贫困村,鞋厂一旦没了订单,村民没有其他工厂可以备选,也就直接断了收入来源。

2011年之前,张超强的姐姐和姐夫在洛阳鞋厂打工,积累了一些人脉,因此决定回家自己做鞋子加工,张超强大学毕业以后,也就顺理成章和家里人组了队做生意。

张超强在工厂

虽然工厂这几年开得不错,汝州的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加上政府补助还小赚了些钱,但不像洛阳,这里没有完整的鞋类产业带,更别说设计人才。这种先天不足,让超强鞋厂始终无法逃脱每双鞋仅6%到8%毛利的境遇。

张超强不是没想过像很多企业那样出口转内销,但唯一被寄予希望的企业淘宝店,因为没有好的设计师无法做出好看的鞋子样式,几乎无人问津。

一时间,超强鞋厂失去了名字中自带的气势,仿佛一只困兽。厂老板的摆摊初体验

这注定是一次难度值极高的自救。

制鞋订单减少之后,超强鞋厂拓展业务承接制衣订单。工装、短袖、马裤、汉服、围裙……只要能做,只要有订单,全盘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工人弥补了收入。冯书芳在超强鞋厂上班,目前正在转岗学习制衣,虽说工资比之前少些,但加上丈夫的收入,家里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制鞋订单受到影响,工厂开了制衣生产线

6月19日晚6点,张超强带上厂里两个工人,运着一车鞋去了汝州。大约半个月前,他看到一个文件,说汝州市政府和阿里1688要开一条数字“便民夜市”,于是申请了摊位,觉得可以给鞋厂提高宣传度。

张超强第一次摆摊,不好意思大声叫喊,一起去的工人比他更腼腆。结果,就是这么一支“不善吆喝”的三人分队,当天零售和批发了600多双鞋,一车鞋子卖完,又回工厂拉了一车。

超强鞋厂在汝州一炮打响了。此后张超强每天都去摆摊,风雨无阻,练摊三人组嗓门也越来越大,摆摊近一个月,他卖了6900多双鞋,十几家鞋店找来批发要货。

按照这样计算,张超强一年可以卖掉近10万双鞋。这个数量虽然只是鞋厂年产能的十分之一,但从利润来看,相当于代工生产了20万双鞋。

我说,你这是破圈了。张超强笑着说,算是吧。

“我们这边鞋厂,比温州那边还是有差距。”张超强说,因为周边没有鞋厂的原辅料配套,他经常上1688批发进货,但直到这次疫情,他才意识到厂里的“协印”牌鞋子也可以试着上平台成为批发商。他已经带着工厂做过两场直播,接下来也准备好好搞一搞淘宝店了。

工厂的很多地方,都能看见一条标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可能是属于贫困村人们最淳朴的希冀。

眼下令张超强头疼的是,愿意来贫困村的电商人才什么时候能找到?

编辑 陈晨张超强鞋厂汝州工厂王寨乡

#群众网#工厂#夜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