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试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谈谈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辩证对待 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2020-10-02知识6

如何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2113面。人们通5261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4102形式对客观事物1653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的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通过观察和学习掌握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之后,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产生了不同看法,因此他们在一起通过类似辩论的方式阐述各自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剔除自己原本的想法中不合逻辑的部分。这其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企图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原本的观点不正确而将其放弃,转而接受别人的观点”。其本质是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同时批判。参与辩证的人最终会得出共同结果,这个结果相较于他们原来各自的想法更加客观和系统化。扩展资料:依照苏格拉底的观点,真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唯有基于理性(类似于逻辑,而不是感情),才是说服别人与及发现真理的正确方法,并且是一个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他认为真理能够在讨论所使用的推理和逻辑中被发现。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一是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四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二、努力走出理想认识上的误区走出“渺茫论”、“怀疑论”、“实惠论”的认识误区.在对待人生理想的态度上,“实惠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讲理想,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太空洞,还是讲“实惠”好,说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虽然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即前者属于客观物质世界自身,后者则属于的主观意识。但是二者之间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

试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谈谈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自身努力是主观的,就是你可以撑控的;外界是客观的,不是你可以撑控的.如果自已不努力了,外界有了好的条件你也不可能抓住的.所以先要把自身努力做好,让自己有了本事,有机会一下就可成功

如何正确把握“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义就是道德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在经济管理中,就是经济管理行为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利就是指经济管理行为带来的物质利益,义利问题就是在经济管理中如果处理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孔子论语,《里仁第四》中的义与利,分别指的是。义:公正的举动与道理。利:权力,地位,富贵,利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人向往的,但应“取之有道”即以和于道(礼)的方式取得富贵。穷困与卑贱,这是人们厌恶的,不以合道的方法去除,就不去除贫贱。一个人要是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利用不法手段,得到了利益,那么这个人的仁德就没有了,那还有什么名声可言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下仁义道德,而去一味的追求利益。这是违背了自己良心和仁义道德的,是不被人们所认可的。君子在做每一件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63373233事之前,都会考虑是否会违背仁,这才是君子的仁义礼法,不可以不要仁,只追求利,这是会失去自己的良心,只有做到仁,做每件事才正正规规的去做,也会得到自己该得到的。

人生观包括哪三个方面?请论述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11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5261生态度和人生价值4102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1653观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方面构成,三者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目的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从而也构成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生活实践的根本指向,决定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也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由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要素构成的人生态度中,认知是态度作为心理过程的起点,又是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的基本依据,一个人对生活意义的基本看法,是制约其形成特定的人生态度的首要因素。端正人生态度实际就在于通过提高和改善这三个心理要素的质量,使其综合形成科学、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自觉地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生活实践,就是解决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如何对待生活以及用怎样的方式实现人生目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强调辩证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是我们这个社会应遵奉和践行的高尚人生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剖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

#人生观#辩证思维#辩证关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