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制度学派的学术观点 经验学派的学术观点

2020-10-03知识1

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学术观点是什么?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正是从这里出发,其分析区域问题的模型框架基本上是经济学的,。

新制度学派的学术观点 经验学派的学术观点

《列子.汤问》的学术观点属于什么学派?快点!不是儒家学派的!道家学派 因为列子 老子 庄子 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新制度学派的学术观点 经验学派的学术观点

新制度学派的学术观点 新制度学派指出,必须有一个“信念的解放”,即从正统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者)制造的“增长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增长”的错误思想下解放出来,建立新的价值准则,即以个人的“独立性”和以“公共目标”为衡量尺度的经济学的新观念。新制度学派深刻指出,现代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改变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即限制大公司的权力,提高小企业和个体生产者在经济中的地位,使得大公司不能再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剥削小企业和个体生产者。在这方面,加尔布雷思的分析是很有代表性的。他指出,收入不平等是权力不平等的结果,所以要实现收入均等化,必须从权力均等化开始。所谓权力均等化是指使小企业在出售或买进产品时对价格有同等的控制权,使它们的贸易条件相同。从具体的政策措施来说,应当针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不同情况而实行不同的政策。比如说,政府应当对大企业实行价格管制,限制它们利用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来损害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对于小企业,则不应当采取价格管制的做法,而应当鼓励小企业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一旦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在权力方面的差异缩小了,经济中的收入不均等的状况也就会减少。新制度学派在批判现行经济制度的缺陷并提出。

新制度学派的学术观点 经验学派的学术观点

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 1.反对把科学看作是若干孤立命题的逻辑结合,认为科学是由许多相互联系依存的命题、定律和原理所构成的统一整体。2.认为科学理论的提出不是通过经验事实的归纳,而依赖于灵感。3.主张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反对静态地研究科学问题,反对单凭人的认识来构造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只有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寻找。4.反对将科学发展仅仅看成是量的积累,或仅仅是质的飞跃,认为科学发展模式是量变和质变交替的模式。

功能学派的学派观点 功能学派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它们中的每一个与其他现象都互相关联、互相作用,都是整体中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学术上又不尽相同。马林诺夫斯基偏重对人类生物需要的研究;拉德克利夫─布朗侧重“社会结构”的研究,因而后来人们习惯地把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理论称为“结构-功能论”。他们的分歧使功能学派内部分为两个不同的传统。30年代中期,中国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些学者,翻译和介绍了功能学派的一些主要著作,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来中国讲学和辅导研究生,派研究人员去英国,直接受教于马林诺夫斯基。他们还参照功能主义方法对中国某些少数民族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被称为中国功能学派。功能学派对进化学派、历史学派和传播学派都持反对态度。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为推行英国政府的殖民政策做了许多工作,因而受到官方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他们不欢迎曾为帝国主义殖民政策服务过的人类学家再去作实地调查。因此,以实地调查为主要。

例举百家争鸣中各主要学派的名称,代表人物,核心思想 百家争鸣是指春2113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5261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4102派的涌1653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3、墨家,代表人物:墨翟。墨家是。

#国学#经济学派#百家争鸣#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