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E1%1cm 比移值是化合物特有的常数

2020-10-03知识5

薄层色谱法中Rf值指的是什么? 先制备薄层板,即在大小适当的玻璃板上,均匀涂上吸附剂,厚度在一毫米以内,然后在距底边1.5厘米处点上样品溶液,形成一个小点,称为“原点”.再将薄层板置于盛有动相溶剂的玻缸内(此溶剂称为“展开溶剂”,玻缸称为“展开槽”).当溶剂沿薄层扩散到距原点以上一定距离时(一般10—12厘米),取出薄层板,记录展开溶剂扩展前沿距原点的距离A.然后用喷洒显色试剂或紫外光线照射的方法使被分离的化合物显色,此过程称为“显谱”.观察并记录所显斑点的中心距原点的距离.斑点在薄层板上的位置通常用比移值(Rf)表示.Rf值为斑点中心距原点的距离与溶剂展开前沿距原点距离的比值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Rf=─溶剂前沿至原点的距离Rf值是与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相关的数值,因此,在特定条件下为一常数.不同的物质由于在特定色谱条件下的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Rf值,这样就达到薄层色谱分离的目的.

E1%1cm 比移值是化合物特有的常数

在一定操作下,为什么可以用比移值来鉴别化合物 因为如果条件一致,展开剂一致,同种物质比移值是不变的!

E1%1cm 比移值是化合物特有的常数

什么是比移值,如何测定?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可以用它来进行定性鉴定 各组分在层析谱中的位置,7a64e4b893e5b19e31333365653161可用比移值Rf来表示。比移值是溶质分子和流动相分子在层析过程中移动速度的相对值:Rf=原点至斑点中心点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缘间的距离。测定方法(以薄层色谱法为例):把固定相铺在玻璃等载板上涂布成均匀的薄层,将被分离物质点在薄层的一端,把层析板放在层析缸中,由于薄层的毛细管作用,展开剂沿着薄层渐渐上手;遇到点着的试样后,试样就溶解在展开剂中,随着展开剂沿着薄层上升;展开完毕后,把薄层从层析缸中取出,挥发展开剂后,用铅笔画出或小针刺出展开剂前缘的位置,随即进行显色,以确定斑点的位置,量出原点至斑点中心点的距离和原点至溶剂前缘间的距离,确定Rf值。比移值代表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展开剂)间的分配系数(溶解度差异),分配系数越大,溶质分子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概率越大,层析移动越慢,比移值越小。由于在一定的条件下,化合物的Rf值应该是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例如在同一薄层板上平行点加标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展开,如果试样的某一组份的Rf值与标样的相同,那么它们就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再用第二种不同极性的展开剂展开后,斑点的。

E1%1cm 比移值是化合物特有的常数

比移值与分配系数关系 分析化学 比移值是百指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度距离的比值。又称Rf值,是色谱知法中表示组分移动位置的一种方法的参数。定义为溶质迁移距离道与流动相迁移距离之比。在一定的回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答

#rf值#薄层色谱#射频#比移值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