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喀秋莎火箭炮

2020-10-04知识32

喀秋莎火箭炮怎么样? 苏联产喀秋莎自行火箭炮,可以携带十六枚132MM火箭弹对敌人进行打击,虽然火箭弹的精度不佳,但是却可以依靠数量以及威力来拟补这一缺点,苏联士兵依靠炮架上的K字母亲切的称他为喀秋莎火箭炮,而苏联的敌人,纳粹德国士兵则咬牙切齿的称他为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的特点除了发射量大的优点外,也有制造方便、便宜的优点,同时喀秋莎火箭炮可以安装在多种底盘上,比如拖拉机或是t-60坦克,并且能够快速转移阵地且不易被发现,相比于同期的德军火炮简直是占尽了上风,虽然喀秋莎火箭炮的精度不佳,但是苏联红军想出了另一种办法来拟补这一缺点,那就是数量,当无数喀秋莎火箭炮向德军阵地开火的场景在苏德战场上并不少见,甚至在喀秋莎初次进入战场向德军发难的时候还吓了德国士兵一大跳!直到德军幸运的缴获到了这款武器才明白了苏军用来泼洒死亡的武器到底是什么。喀秋莎火箭炮,是一款性能优良的自行火箭炮,具备了机动、威力两种优势,除了防护能力不佳,喀秋莎火箭炮可以称得上完美二字,而喀秋莎火箭炮为苏联红军攻克敌军要塞等重要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称得上是苏联功勋武器了,同时也称得上是二战最好的自行火箭炮了。1941年底,苏联曾经研制了线导的M-13CH。

喀秋莎火箭炮

苏联的火箭炮为什么名字叫“喀秋莎”? 1938年,苏联年轻火箭专家科罗廖夫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罪名是日本特务,1939年被判刑8年,流放西伯利亚,年仅31岁才华横溢的科学家转眼变成了挖金矿的苦役犯,卫国战争爆发后,科罗廖夫被转到第4特种监狱工厂进行军用火箭研究,在那里他设计出一种齐射火箭武器,一种烈火史诗般传奇故事的火箭炮,这就是二战时声名远扬的BM-13式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独特的多联装火箭炮,改变了炮兵作战的形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在敌人的阵地上,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喀秋莎,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BM-13式火箭炮的爱称,并不是改武器的正式名称。因为该炮由苏联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出厂时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由于火箭炮在苏联是严格保密的,多数红军战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于是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BM-13型火箭炮命名为一个女性的爱称“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军队里传播开来。苏联红军在炮兵部队装备了四大系列的火箭炮,他们分别是82毫米的BM-8系列小型火箭炮,132毫米的喀秋莎BM-13系列火箭炮,300毫米BM-30和310毫米BM-31系列重型火箭炮。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总共装备了2400门BM-8火箭。

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凶猛无比,为何二战中的德军不进行仿制? 喀秋莎火箭炮全名叫喀2113秋莎多管火箭炮(俄语:5261Катюша,俄文罗马化4102为Katyusha),这款是火箭炮是在第二1653次世界大战时期登场,由苏联制造,并且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喀秋莎火箭炮让很多国家闻风丧胆,至今还没有完全退役出俄罗斯的军事舞台。喀秋莎火箭炮和其他火炮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炮弹倾泻于目标地,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装填满一次炮弹约需5~10分钟,但是一次性发射的时间仅需7~10秒。喀秋莎火箭炮并没有其他火炮那样比较华丽的外形,这款火箭炮的外形十分简单,甚至看上去有些脆弱,但是生产价格很低,使用的材料也相对较少,容易生产。喀秋莎火箭炮的射程也是非常不错的,最大射程8.5千米,再加上喀秋莎火箭炮的承载体比较多,卡车、汽车、装甲车都可以,支援或者奔赴战场的速度非常快,在受到强烈炮击的同时也可以快速的离开战场,可以随机应变,让敌人捉摸不透,杀人于无形。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德军也曾经多次遭到喀秋莎火箭炮的袭击,当时的德军刚刚占领奥尔沙,后方的物资也紧急运送到前线,但是也就几十秒的时间,猛烈的炮火轰炸了这一片区域的各个角落,然后轰炸就停止,再也没有炮弹打过来,。

喀秋莎火箭炮

火箭炮“喀秋莎”究竟有多厉害? 战争时期主要是用于加强炮兵的打击密度,杀伤敌有生力量。但是由于火箭炮的工作原理和机载火箭弹基本一致,特别是装药量,对装甲有一定的毁伤力,喀秋莎是多管联装的,如果将敌人压缩到一个小范围,再受到如此密集的打击,绝对是灭顶之灾。特别是四号坦克以下的装甲车辆能被直接击穿,因此喀秋莎火箭炮不仅能摧毁工事等坚固设施,有效代替传统火炮,还能充当反坦克炮使用。但是运载火箭炮的载具是卡车,本身防护力弱,不过在他诞生时已经不需要冲锋了,家里蹲的咆哮已然让纳粹心惊胆战。早期的射程较短,但他也开创了火箭炮的先河,射程介于火炮和导弹之间。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较于其他的火炮,这种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它们虽比其他火炮来的脆弱,但价格低廉、易于生产。二战中,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行火炮,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号是BM-13,这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0秒。运载车时速90千米。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由汽车部分和发射部分组成。发射部分由滑轨床、炮架、回转盘、底架、瞄准装置、发射装置等组成。在发射前,火箭弹是用定向钮钳在滑轨槽的定向沟内。火箭弹的战斗部分的弹体内是TNT炸药。药筒部分是由七根管状发射药筒组成,汽车驾驶室内装有发射装置的发火转轮。主要诸元:弹径132毫米,滑轨长5米,弹长1450毫米,弹重42.5千克,初速70米。

喀秋莎火箭炮 不能精确打击,是火力强大的面杀伤武器。缺点就是发射时尘土飞扬,容易暴露发射场地,遭到火力报复。卡秋莎(俄语:Катюша,英语:Katyusha),又译为喀秋莎,是一首。

#军事历史#德军#火箭弹#喀秋莎#陆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