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单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原始单核 形态特点

2020-10-04知识7

中性粒细胞形态与单核细胞形态的区分,外周血细胞形态。方法/步骤 与中性粒细胞相比,单核细胞的染色质立体,呈网状结构。而成熟分叶的中性粒细胞染色质聚集,比较浓,副。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型 (一)形态学分型1.M0-M7根据FAB的AML形态学分型,将它分为M0、M1、M2、M3、M4、M5、M6和M7型:(1)原粒细胞微分化型(M0)原粒细胞胞体大,核仁明显,无嗜天青颗粒和奥氏。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43天, 急性早幼粒细胞细胞白血病为唯一种可以药物治愈血液病,建议正规化疗

单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单核细胞:约占3%,体积大,胞质丰富,染成灰蓝色,胞核常呈肾形或马蹄形,细胞形状不一,有圆形,多角形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常偏位,呈多形性,如卵圆形、肾形(a)、马蹄形(b)、不规则形(c)等,常有折叠感(c);染色质呈疏松网状,着色较浅。胞质较多,嗜碱性,但因含大量细小的嗜天青颗粒而染成灰蓝色,颗粒含过氧化物酶。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性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骨髓中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血细胞发2113生过程的形态演变未知 2004/04/23血细胞的发生5261是一连续发展过程,4102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可分为1653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骨髓涂片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如下:①胞体由大变小,而巨核细胞的发生则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巨核细胞的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核内染色质由细疏逐渐变粗密,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核的着色由浅变深。③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粒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④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有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1.红细胞发生 红细胞发生历经原红细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红细胞(或称嗜碱性成红细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红细胞(或称多染性成红细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红细胞(或称正成红细胞,normoblast),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红细胞。从原红细胞的发育至晚幼红细胞大约需3~4。

正常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统各有何主要形态特点 正常骨髓象概述(骨髓,巨核细胞,有核细胞,红细百胞,粒细胞,淋巴细胞)1.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比例为3:1~4:1.2.粒细度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其中原粒细胞小于2%,早幼粒细胞小于5%,中、晚幼粒细胞均小于l5%,成熟粒细胞中杆状核多于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小于1%。3.红细胞问系统:幼答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其中原红细胞小于l%,早幼红细胞小于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各约10%。4.淋巴细胞系统:约占20%,小儿偏高,可版达40%,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细胞极罕见。5.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系统:一般均小于4%,均系成熟阶段的细胞。6.巨核细胞系统:通常在1.5cm×3cm的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其中原巨核细胞0,幼巨核细胞0~5%,颗粒巨核细胞10%~27%,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44%~60%,裸核8%~30%。7.其他细胞: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骨髓成分。不易见到核分裂象,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权正常。

#血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巨核细胞#白细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