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塘湖都有那些大山 中国石油远景意见

2020-10-04知识4

二十五 准噶尔-兴安活动带与天山-赤峰活动带中生代含煤盆地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准噶尔-兴安活动带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天山-赤峰活动带的构造演化史,是一部古亚洲洋发生与发展和古亚洲大陆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大陆基底的形成经历了陆核—原始古陆—大陆克拉通化三个阶段。新太古代晚期大陆基底形成演化阶段,佳木斯地块麻山群变质岩系,经五台运动强烈变动,古陆核进一步固化。古元古代围绕佳木斯等陆核固结、扩大形成原始古陆,为塔里木、华北古陆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中新元古代时期,佳木斯地块出现牡丹江、依兰、太平岭三个裂陷槽,在大兴安岭、锡林浩特、北山、伊犁、中天山形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建造。晋宁运动使原始古陆扩大和固化,形成比现今大得多的华北、塔里木古陆块。古亚洲洋在陆缘增生演化阶段,震旦纪至早中奥陶世大陆开始离散。显生宙以来固结的塔里木、华北古大陆出现边缘裂谷系,由于海底扩张,原属塔里木、华北古陆的阿尔泰、准噶尔、伊犁、中天山、锡林浩特、嫩松、佳木斯等微陆块先后与塔里木、华北大陆分离,向北漂移形成西伯利亚古陆与塔里木古陆之间广阔的古亚洲洋中大小不一的块体。自奥陶纪始,通过洋壳消减,大陆增生,逐步以地体方式分别拼合于南北两大陆边缘。经历了大陆离散、板块活动、。

三塘湖都有那些大山 中国石油远景意见

中国石油远景意见 油藏存在三要素或三个阶段:(1)生、储、运、圈原生条件;(2)烃源岩或油藏在生油窗范围内;(3)后期不被破坏或严重改造。中国石油原生条件非常好而且普遍,但多旋回盆地深部多已超过生油窗,燕山和喜马拉雅晚期运动构造破坏严重或过于深埋,所以中国寻找石油资源的领域并不宽广。由于油藏受生油窗的制约,同时为便于探知油(气)系统,下面拟从老到新的层位进行论述。(一)下古生界我国下古生界油田,塔里木盆地具有独特意义!本来扬子、华北、塔里木三大自由古陆块,都曾发育被动大陆边缘石油生、聚系统,在不同时期都曾聚集成群的大型油田,大致在印支运动前后,下古生界油藏曾经是中国石油资源最辉煌阶段。扬子、华北偏东部的下古生界油藏主要毁于燕山运动,偏西部在陆盆沉积期也大半气化。但在后期埋藏不深的古隆起边部,如雪峰西侧、龙门山、古燕山等地见到液体油苗;华北孔店井下出油,是否为下古生界自生有不同看法。这些都需进一步研究。塔里木满加尔坳陷等是我国下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唯一保存完好的地区。在海西两期运动后,古隆起、古圈闭曾大量接受坳陷烃源形成一系列大型油田[103]。此后坳陷中心(约万米)逐步以生气为主,但坳陷较高部位和台区(约5。

三塘湖都有那些大山 中国石油远景意见

非油气能源矿产调查 一、部署重点1.煤炭资源战略调查评价煤炭地质调查。重点部署在西部和东部资源枯竭矿区外围深部,南方缺煤省份。以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东部和南部地区、伊犁盆地、库车—拜城地区为重点,开展新疆煤炭资源专项调查;以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及祁连山地区、青藏铁路沿线(青南地区、乌丽开心岭地区)为重点,开展青藏高原煤炭资源远景调查;以豫东、两淮、徐州、鲁西南、冀东大城地区为重点,开展苏鲁豫皖深部煤炭资源调查;以滇东、黔西北、黔西南地区为重点,开展云贵地区低硫煤调查;以广西十万大山、福建龙永、江西萍乐、湖南湘中等地区为重点,开展南方缺煤地区煤炭资源调查;以黑龙江三江—穆棱河盆地及西北地区为重点,开展东北煤炭资源调查;以山西河东及晋东南、河南西部、安徽淮北、黑龙江七台河、宁夏中部等地区为重点,开展优质稀缺煤种资源调查;以河北邯邢、河南焦作与安阳、山西晋城与潞安及霍西等矿区为重点,开展华北晚古生代煤田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煤炭整装勘查。部署在大型煤炭基地及新发现的大中型煤炭矿产地。重点开展新疆、青海煤炭资源的普查和必要的详查工作。新疆煤炭勘查以准东南聚煤区、吐哈盆地聚煤区、伊犁盆地聚煤区为重点,其中吐哈。

三塘湖都有那些大山 中国石油远景意见

新疆石油发现之旅 (一)“石油”名称的探源“石油”,顾名思义,就是从石头里流出来的油,它既形象又十分确切。这个矿物名称是九百年前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命名的。公元1080年,宋神宗派沈括负责陕北一带军事,在任职期间,对延长一带的石油亲自作了考察。根据观察和实践,他认为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之中,“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于是沈括就科学地把它称之为“石油”。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并认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随着人们对石油的认识逐渐深入而不断地变化。最初,把它看成是可以燃烧的水,叫“水肥”;后来,人们对它的性能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称它为“石漆”、“石脂水”;北宋时期开始对石油进行提炼,称提炼后的石油产品为“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等。自沈括把它称为“石油”以后,一直沿用至今。(二)新疆石油工业的诞生新疆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大家的共识。在古代,新疆各族人民是通过流出地面的油苗来认识和收集、利用石油的。新疆天山南北的地面油、气苗露头十分丰富,已发现的就有200多处,最早有文字记载新疆石油的是唐朝。

汉代保存最完整的烽燧遗址是什么? 哈密丝路烽燧哈密地区尚保留各时代的烽燧共51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区。其中尤数巴里坤县保存的烽燧数量最多,共有29座,哈密市和伊吾县则分别有19座和3座。哈密地区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现境内尚遗存唐烽燧4座,这就是哈密二堡的拉克苏木烽燧、柳树泉的下马不拉克烽燧、巴里昆三塘湖烽燧、伊吾前山阔吐尔肖纳烽燧。它们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今保存的绝大部分烽燧则都是清代建筑的。目前烽燧分布密度最高的是巴里坤县城往西至萨尔乔克一线,这里每隔2—3千米就有一座,连绵相望有13座之多,城如岑参诗所云:“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蔚为丝绸之路的一大壮观!萨尔乔克烽隧和巴里坤南湖滨的两个烽燧形状基本相同基座成正方形隧体为向上收缩的棱柱形均为夯土建筑夯土中夹有红柳枝并多用圆木构架。萨尔乔克烽隧长宽各8米,高7米多,隧体上下穿架着四层直径8厘米左右的木棍。巴里坤湖滨烽隧离公路400米,隧题高大完整,长宽均达10米以上,高9米多,隧体中穿凿的圆木直径粗达25厘米。库车的烽燧库车的烽燧约建于汉宣帝年间,也就是西域都护府在乌垒设立之后,完善于唐朝。现存烽燧遗址在库车境内分布有三条线:第一条偏北傍山,东起轮台西烽燧,西止盐水。

#准噶尔#能源#新疆天山#石油#天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