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一些资料

2020-10-05知识4

结合心理健康课程,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一些资料

心理健康: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结合心理问题如何进行自我调试?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一些资料

高分求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悲剧的实例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一些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论文 1500字左右。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指大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不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各种表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有完整的健康人格[1]。大学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容易引起多种冲突与矛盾。主要的心理矛盾有: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愿望、幻想与实际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之间关系的矛盾等[2],如果这些心理矛盾得不到合理地处理和正确地引导,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有报告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上升到了25%,近年来已经达到30%左右[2~5]。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受生理、心理、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等几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是同龄。

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新世纪信息时代的人才,大学生求知心理和自我平衡心理比较强烈,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关于自身心理卫生,这是一种积极的现象。

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沙海之音(SHZY267)【打字不易,还请多多点赞评论支持】很想问问题主:请问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学到了什么?简言之,设立这门课程,当然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心理,使其健康发展。并且大学时的心理课,不会再像高中时的那样被当做副科,如果挂科还要补考或是重修。其实我感觉大学心理课还挺有意思的。给我上课的是某学院的辅导员,平时天天和学生打交道,自然深深了解大学生心理。他上课会给我们分享大学生案例,透过行为分析其心理,以此传授给我们心理经验及教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比如随大流等等,都会被老师精准分析,引起思考。听一听其实受益匪浅。如果题主觉得老师上课没啥意思,那就当:这是一种轻松修得学分的途径呗~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沙海之音(SHZY267),这里有情感解答和大量干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的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 者:熊建圩 编出 版 社:天津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840788出版时间:2011-08-01版 次:1页 数:216开 本:16开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恢复。熊建圩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大学生适应心理健康、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健康、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挫折、塑造健全人格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疾病防治等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可供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高校学生使用,也可供广大社会青年和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节 心理健康概述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案例附录 心理健康状况自测第二章 大学生适应心理健康第一节 适应心理概述第二节 大学生适应心理问题分析第三节 大学生适应问题的心理调适阅读与思考附录 社会适应能力自测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第一节 。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一些资料 一、活动主题:我爱2113我—团结5261互助,给力心灵,健康成4102长二、活动价值:提高大学生1653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同学们的 心理保健意识,以及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使我们同学都能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过好大学四年里的每一天。三、活动背景:踏进池州学院,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我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更应该学会照顾室友、朋友、同学等等。然而向来在避风港中长大的我们,很不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有的人只会生活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很少与别人交流;有的人适应不了新的学习模式,变得焦虑、迷茫、消沉,生活失去了目标;有的人向往恋爱,盲目的追随,失去了自我…造成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不能清楚的认识自我,在新的环境中不能够营造熟悉的氛围,从而觉得自己孤独、彷徨。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应该尽快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扩大人际交往圈。因此这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友和咨询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参与,积极主动,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班级,为今后大学四年生活铺平道路。四、活动时间:2012年5月25日五、活动地点:博雅北404六、。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有期望值过高、消极自卑、焦虑、盲从冲动、嫉妒、失落六方面。1、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往往希望选择效益好的工作单位,却没有正确认识和分析自身情况。2、消极自卑。目前就业形势不太好,大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学历不够而感到自卑。大学生应该时刻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能够做到。3、焦虑值过高。大学生一方面希望尽早迈入社会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对在社会上生存感到恐惧。两方面矛盾相冲突,从而产生焦虑感。4、盲从冲动。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够客观分析社会需要,对自己的竞争力缺乏自信,因此在就业时产生了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5、嫉妒心理。大学生找工作中的嫉妒心理会使自己与同伴疏远,人际关系冷漠,进而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6、失落心理。现实中就业岗位并没有大学生想象中美好,因此当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时,会产生失落感、挫败感。

#大学生#大学生现状#心理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