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苏东坡书法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为什么是苏轼书

2020-10-05知识9

苏轼《喜雨亭记》解析。

苏东坡书法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为什么是苏轼书

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现放在什么地方 用 谷歌应该可以搜到。

苏东坡书法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为什么是苏轼书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还是苏轼?我记得当年学的时候是欧阳修(记不清了).十一去琅琊山玩发现那里醉翁亭里面作者写的都是苏轼.这是怎么回事?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苏东坡书法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为什么是苏轼书

苏轼的书法醉翁亭记是魏碑吗 大草苏东坡书《欧阳永叔醉翁亭记》(以下简称《醉翁亭记》),原刻在20块石头上,石每块高40厘米,宽42厘米。全帖约552个字,其中《醉翁亭记》72行,约432个字,苏东坡评述欧阳修20行(大草),约120个字。后有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明代书画家宋广、沈周的题跋。他们对《醉翁亭记》的评价称:“此帖有赵雪松后语为东坡翁真笔无疑”、“可信可宝”。从苏东坡的评述中我们得知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是北宋庆历8年(1048年),这与文集中所写的时间相吻合。苏东坡书刻《醉翁亭记》是38年后,即宋哲宗元元年(1086年),距今年整整920年。

苏东坡崇尚谁的书法? 苏东坡书法学习的是颜真卿,他崇尚的人是王羲之。从苏东坡的书法作品来看,他的书法体态丰腴,雍容遒润。用笔跌宕起伏,天真浪漫。其法源自于颜真卿。他学的是颜真卿,为什么却崇尚的是王羲之呢?这就是能力与理想间的差距。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竒才。诗词豪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列宋四家之首。存世书法作品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诗帖》《前赤壁赋》等。这些作品都带有颜真卿书法的特征。颜真卿书法和王羲之书法在用笔的方面,王羲之精妙无方的用笔,不是苏轼‘’无意于佳‘’能轻易学习到的。而颜真卿筋丰体健的风格,刚好与苏轼豪放的性情合拍。而性情相近的书风,学习起来特别有感觉。以苏轼豪放的性格去写王羲之精致巧妙的书风,苏轼不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毫厘间的刻画。但他确实是崇尚王羲之书法。从他的书论中,莫不透露出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他曾这样写到:‘’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颓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从中便知苏东坡对王羲之的崇尚

醉翁亭记为什么是苏轼书:这是因为《醉翁亭记》,欧阳修撰,苏轼书。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修攥但是苏轼书写的碑帖。宋元佑六年(1091)十一月刻石,在安徽省全椒县。原石宋时已毁,明嘉靖间重刻石。宋刻本字有漫漶,但书体远在明刻本之上。今拓明刻本分四张拓,前三张七行,末张五行,行二十字。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遭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竖画,先用一分,继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笔。“提携”两字均为左右结构,又上下相联,苏武却将下一“携”字改为上下结构,使“扌”旁置于“乃”字上。赵孟頫《松雪斋》云:“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王世贞评:“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可谓知言。王世贞云:“坡公所书《醉翁》、《丰乐》二亭记,擘窠书法出颜尚书、徐吏部,结体虽小散缓,而遭伟俊迈,。

苏东坡的书法,为何最难学? 书法作品“神形”兼备方为上品,我们学习古人书法应该以“形”次之,“神”为上,方能得其精髓。说苏东坡的书法难学,可能是指难在其内蕴的“神”上吧!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苏东坡博学多才,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经历坎坷,仕途曲折,后因主张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抑制豪强,被一贬再贬,之后贬到海南。直到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是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继位,赐太师,谥文忠。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其书风格突变唐代“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不断改革书法艺术,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其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其学生黄庭坚曾戏谑称其字似“压扁的蛤蟆”。苏东坡的行书代表作是《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命运的波折,仕途的不顺,体现了苏轼当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

苏东坡崇尚谁的书法? 我认为苏东坡崇尚颜真卿的书法。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黄州寒食诗帖》是苏东坡存世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苏东坡的字近于肥,似乎颜体比较多,但肥中得俏丽而不俗。这“俏丽”、“不俗”是以二王为根基的,进而汲取颜书营养而成就的一种时代书风。苏过(苏轼第三子)曾云其父:“少年喜二王书,晚乃喜颜平原。从东坡的书法中,可以看出二王、颜真卿书法滋养的胎息。苏东坡在“书如其人”的理论中唯独提到颜真卿,“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弱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不难看出苏东坡崇尚颜真卿的书法。

明代苏东坡醉翁亭记三绝碑河南许昌市鄢陵县 的石碑在哪里? 明代苏东坡《醉翁亭记》三绝碑,在河南许昌市鄢陵县并没有石碑,而只是碑帖石刻拓片。苏轼草书《醉翁亭记》欧阳修撰文,苏轼丹书,文彭勒石,史称“三绝碑”为稀世珍品。河南鄢陵县档案馆珍藏的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拓片,为绢面、册页装淡墨精拓本,硬板纸,前是碑文后为跋。该拓片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历经四百多年沧桑,屡遭浩劫,至今下落不明。

苏轼楷书款《醉翁亭记》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

#书法#醉翁亭记#苏轼#宋朝#欧阳修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