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南大学三号门到老舍旧居怎么走

2020-10-05知识6

老舍旧居的故居历史 该房屋建于1940年6月,原为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住所,1940年8月林先生离碚将此房捐赠给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为办公处,1940年春老舍先生来碚组织文协工作,1943年定居于此至1946年赴美讲学。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创作了大量抗战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一、二部;《八方风雨》、《民主世界》;短篇小说《一筒炮台烟》、《贫血集》等;话剧《桃李春风》、《王老虎》、《张自忠》等,以及散文、杂文、诗歌、曲艺等共计百多万字的作品。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庆总会被日机轰炸,总会的活动大部分在北碚举行,使之成为抗战后期重庆乃至全国文化活动中心,常来此的主要有梁实秋、以群、郭沫若、田汉、艾青、光未然、姚逢子、肖红、赵清阁等文化名人。在抗战中,老舍先生在生活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为抗战、为团结、为人民大众的利益,作出了贡献;他为人的凛然正气、坦诚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不朽的作品也将彪炳史册。1992年3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审定北碚老舍旧居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南大学三号门到老舍旧居怎么走

老舍旧居的建筑特点 “丹柿小院”是1950年老舍旅美回国后购置的,这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小小的黑门坐西朝东,进门为一小院,只有两间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要部分:东西各有三间厢房,现辟为展室,从第一篇小说《小铃儿》到最后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老舍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再现了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北房三间,左右各一间耳房,现为原状陈列,展示了先生当年的生活原貌。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在这不大的客厅里,曾聚会过很多文化名人,周总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就坐在靠西边的沙发上,与先生亲切交谈。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兼工作室,书房小而朴素,硬木镶大理石书桌上至今还摆放着老舍喜爱的几件文玩:一枚齐白石为他刻的印章,一只冯玉祥将军赠他的玉石印泥盒,一方清代“笠翁李渔书画砚”。就是在这间小屋里,从1950年到1966年的16年中,老舍写下了《龙须沟》、《茶馆》和大量曲艺、杂文、论文、诗歌、散文。老舍喜爱养花,写作累时,便到院中赏花,院中的柿树也是他亲手栽下的,绿叶丛中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小院因此得名。

西南大学三号门到老舍旧居怎么走

一座老屋一个老人一段人生——观“老舍旧居”有感 作文 在很小的时候,我便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叫做老舍,也知道他所写的诸如《骆驼祥子》、《茶馆》这样的如雷贯耳的作品。然而如许多小学生一样,我一直没有机会去了解和感受老舍这样一个人,也没有去读过他任何一部长篇作品,读过的都是一些他写的小文章,要么是在看文集时偶尔翻到,要么则是在课文和试卷上碰到,以至于我对他那点少得可怜的了解也都是被动获得的。甚至我原来就读的学校几乎是以前老舍的邻居,我也从来不曾踏入那一间小屋,去近距离真实的感受这个叫做老舍的老人。直到最近终于有机会让我走进老舍旧居,去真正的认识他。当我踏入那个明亮的屋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展示的一副副黑白照片,和一旁大段的文字注解。整个房间都非常空荡,屋内是被后人重新翻修过的,俨然一座现代公寓,老舍的气息已经荡然无存,这一点令我不免有些失望。细读墙上一条条老舍的介绍,从他比我还年幼到他临终之前,我深刻感受到这位差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万人景仰的大文豪,仿佛就是一位普通的老爷爷,平和且慈眉善目。每天可以养些花草鱼虫而可以不用关心其它的凡尘俗世。可这也只是表象,从知道他临终曲折的故事开始,我便开始一直对他产生了一种敬畏与震惊。他不仅没有像巴金。

西南大学三号门到老舍旧居怎么走

参观老舍故居观后感50字 在很小的时候,我便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叫做老舍,也知道他所写的诸如《骆驼祥子》、《茶馆》这样的如雷贯耳的作品。然而如许多小学生一样,我一直没有机会去了解和感受老舍这样一个人,也没有去读过他任何一部长篇作品,读过的都是一些他写的小文章,要么是在看文集时偶尔翻到,要么则是在课文和试卷上碰到,以至于我对他那点少得可怜的了解也都是被动获得的。甚至我原来就读的学校几乎是以前老舍的邻居,我也从来不曾踏入那一间小屋,去近距离真实的感受这个叫做老舍的老人。直到最近终于有机会让我走进老舍旧居,去真正的认识他。当我踏入那个明亮的屋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展示的一副副黑白照片,和一旁大段的文字注解。整个房间都非常空荡,屋内是被后人重新翻修过的,俨然一座现代公寓,老舍的气息已经荡然无存,这一点令我不免有些失望。

老舍来青岛带来的影响。。。反正,就是给青岛带来的好处。。。差不多

老舍故居是一座幽静美丽的院落,有着很重要的历史价值,老舍先生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舍故居的简介,欢迎阅读。老舍故居简介篇一:。

#茶馆#文学#老舍故居#老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