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正风气 守规矩 肯担当 关于守纪律讲规矩的历史典故

2020-10-05知识7

讲政治 守规矩 敢有作为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脚点在做合格党员,凸显了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品质的重要性。纪检干部作为党章党规党纪的忠诚捍卫者,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在“两学一做”中学思践悟,见诸行动。坚定理想信念,强党性之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血脉和灵魂,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纪检干部要坚持党员姓“党”,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挺起精神脊梁。在学深悟透中强党性,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主动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认清历史脉络、把握现实方位、辨明发展走向,自觉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忠实践行者。要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小事小节面前毫不含糊、保持清醒。在看齐对标中强党性,要主动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对标对表,不断改进提高,把看齐铭刻在思想上、体现到作风上、落实到履职上,任何时候都不为困难。

如何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

关于守纪律讲规矩的历史典故 1、曹操割发代首公元198年(建2113安三年),曹操开始对张绣5261进行第4102二次征伐。时正值割麦1653季节,为严明军纪,曹操一开始就下令军队将士:“凡践踏麦田者一律斩首!当他看到在经过一片麦地时,将士们个个都小心谨慎,生怕踏倒一棵麦苗,心中十分高兴。不料一只受惊的斑鸠从麦中飞出,扑撞在曹操的战马身上,战马受惊,蹭地窜入麦田,蹭倒了一片麦子。曹操飞步上前,勒住马缰,下令全军停止前进。他要执法官为自己定罪,被执法官拒绝。曹操要举刀自杀,被众人劝住。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2、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

青年干部如何讲规矩,有担当 古语有云:“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党的发展和国家的兴旺富强离不开广大年轻干部的辛勤付出。因此,年轻干部要更加懂得政治规矩,在工作中注重提高政治。

关于守纪律讲规矩的历史典故 1、孔明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

做事情为什么要讲规矩,为什么要守规矩,为什么要懂规矩,为什么要按规矩?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113”,凡事物都有其5261固有的规律。人们4102要想实现预期的目的1653,就必须按其规律行事,否则就会遭到惩罚。订立规矩、章程的意义,就在这里。但是,任何规矩章程,又都是一定时间条件下的产物。离开了特定的历史条件,规矩章程同样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对发展变化了的事物,仍死抱旧有的规矩章程,则注定要遭到失败。若依旧说,“日心说”就不能出现;若从旧制,“一国两制”就不会诞生;若遵常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得到推行。2、规矩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设施”,是社会和谐的“底座”,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底线。规矩受尊重,社会才有良序;规矩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规矩正义是最大的正义。3、只有懂规矩才能创新,创新需要打破陈规,但不能搞全盘否定,走向虚无主义。俗话说:不破不立。要创新必须懂得过去的规矩,善于打破旧的落后条条框框。但创新又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只有善于在继承优良传统、汲取好的经验的基础上谋创新,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而枯竭。4、规矩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是构筑社会公平正义的“底座”。只有依照规矩办事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下一句是什么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ú guī jǔ bù chéng fāng yuán。

讲党性守规矩存敬畏敢担当个人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有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我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多年工作实际,更加切实地感到,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敢于担当,就必须弄清“担当是什么、担当怕什么、担当担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担当才会落到实处,才会成为自觉行为。担当是什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担”的解释是“以背曰负,以肩曰担”,即“担负”的意思;对“当”的解释是“田相值也”。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值者,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就是两块田地价值相等。引申为,凡相持相抵皆曰“当”。《现代汉语词典》中,“担当”释义为担负、承担。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在古代,我国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担当的情怀,曾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胆报国誓言;在当代,也不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一大批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先进楷模。“担当”体现一个人的魄力与责任,。

查摆纪律规矩是否松弛,强化党的意识什么意思 把纪律挺在前面,首先要强化“政治意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要服从党的领导,必须要敢于担当,把忠诚刻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就要冲着。

严纪律守规矩转作风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三国#政治#街亭#曹操#时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