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帕里德和爱琳娜》

2020-10-05知识4

格鲁克的简介 格鲁克年轻时师从捷克作曲家、管风琴家车尔诺霍尔斯基钻研音乐。1736年后去过维也纳,寓居过意大利,到过伦敦;随萨马尔蒂尼学过作曲,结识亨德尔,并从亨德尔的清唱剧风格中得到启发。1750年重返维也纳后任维也纳宫廷乐长及歌剧指挥。着手歌剧改革与意大利诗人卡扎比基合作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阿尔西斯特》等。18世纪中叶,虽然意大利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趋呆板,歌唱演员过分炫耀声乐演唱技巧从而破坏了戏剧的连贯。这与启蒙时代倡导的“质朴、自然”的艺术原则相违背,一些有见地的歌剧艺术家提出要对其进行改革,其中歌剧改革的重要人物就是格鲁克,他的核心主张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伟大原则,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必须从属于戏剧”,他强调音乐要服从于戏剧和剧词,并在创作中把宣叙调看作是全剧情节开展的核心。格鲁克的歌剧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奥利德》、《阿尔米德》,芭蕾舞剧《唐璜》等。是歌剧的改革。歌剧变革的社会历史原因是旧制度的瓦解和新思想的形成。作为启蒙运动在音乐领域的直接成果,表现最突出的是喜歌剧的产生。喜歌剧是对意大利正歌剧的革命,它不仅是创造了一个新体裁,更重要的是。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帕里德和爱琳娜》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帕里德和爱琳娜》

格鲁克歌剧改革的详情 克利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于1714年7月2日生于德意志南部的埃拉斯巴赫。他不愿继承他父亲守卫山林的职务,前往布拉格,或在教会唱歌,或在舞场演奏,与此同时进行学习,成为了一名大提琴家。他在维也纳得到贵族的资助,1737年随亲王出访米兰,师从萨马蒂尼。进行了四年之久的作曲学习。在当时的欧洲文化界,特别是音乐界有必要首先向意大利学习。了解意大利也就是了解文化、了解艺术。因此格鲁克去意大利一事也就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他首先在意大利学习那波里乐派的歌剧,然后在法国受到吕利、拉莫的法国歌剧的影响,他充分的理解了这些歌剧不合理之处,对歌剧的表现形式加以彻底地改革。格鲁克最初的创作有很长的时间依循传统的模式,在欧洲各地的歌剧院创作正歌剧。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是1741年在米兰完成的《阿尔塔塞斯》。这是一部意大利风格的歌剧,也就是说它是以华丽的声乐演唱技巧为基础的,因此,这部作品理所当然地在米兰受到了次迎。1750年8月,格鲁克与玛丽亚·安娜·佩尔然结婚。姑娘家里很富有,父亲是维也纳的银行家和商人,由于他不同意女儿的婚事,他们只得在他死后才举办婚礼。格鲁克在好几年里一直靠佩尔然的财产才摆脱贫困。格鲁克结婚后在维也纳。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帕里德和爱琳娜》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概括: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一次有着划时代意义的音乐变革.从形式上说,他批判性地继续了意大利正歌剧的形式,并将其在自己手中达到完美和终结,可以说他赋予了这种已濒临死亡的艺术形式以新的生命.但就其作品所表现出的启蒙主义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简单的音乐风格来看,他的歌剧是完全属于新时代,属于古典主义时期的杰作.以下是详细解说:18世纪在音乐界中最有影响的事件就是格鲁克歌剧改革.歌剧改革的社会历史原因是旧制度的瓦解和新思想的形成.作为启蒙运动在音乐领域的直接成果,表现最突出的是喜歌剧的产生.喜歌剧是对意大利正歌剧的革命,它不仅是创造了一个新体裁,更重要的是宣扬了启蒙主义的思想观念,表现了民主、平等、博爱的精神.它采用的新题材来源于市民群众的新生活,它塑造的新人物具有理想主义的新形象.它的出现和取代正歌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意大利正歌剧在走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后,进入了“没落期”.到18世纪初叶,意大利剧作家塔西奥的30多部歌剧脚本,被作曲家们数百次地配乐,使正歌剧形成了标准而固定的模式:题材基本上是历史正剧,结构一律为3幕多场,人物往往是一对情人、一位暴君和几个配角,咏叹调和宣叙调一成不变地轮流出现,宣叙调不用乐队伴奏,音乐创作。

#文化#智利电影#爱情电影#艺术#维也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