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也者,万物之本”是什么意思? 齐也者 言万物之絜齐也

2020-10-05知识4

易经坤卦里,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是如何理解?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出现在《易经》坤卦的卦辞里。对这句话的比较合理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阴阳卦气说。认为这个“朋”是指阴气。“朋”是“朋友、朋党、同类”等意思。因为坤卦是纯阴卦,依卦气说,在空间方位上,阴气萌生于南,形成于西南,增长和盛行于西方、西北、北方;而阳气萌生于北方,形成于东北,增长和盛行于东方、东南、南方;阴阳之气互相消长,形成了昼夜,放大到一年,就形成了四季。天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这种阴阳变化规律,是阴阳互相消长的最显著的表现。所以,用方位上的阴阳生长,来说明阴阳的取象,比较直观,对于把易卦运用于趋吉避凶来说,也很重要。应用《易经》者,遇到坤卦,就应当效法坤卦的取象而行事,既然阴形成于西南,坤卦以阴为朋,那就是“得朋”,当然就要取西南方向为吉利和有利的方位。相反,东北是阳形成而阴消减的方位,阴消当然就是“丧朋”,“丧朋”当然对坤卦就是不利的方位。另一种是八卦方位说。这是《易传》中的《说卦传》提供的说法。“震东方也”,“巽东南也”,“离也者,…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兑,正秋也,”“乾,西北之卦也”,“坎,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这。

谁能帮忙翻译这两句古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节”这个“中”不念中(ZHONG1)了,而是念。

求郭象《庄子注》的今文(白话文)翻译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夫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知耳.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非冥海不足以运其身,非九万里不足以负其翼.此岂好奇哉?直以大物必自生于大处,大处亦必自生此大物,理固自然,不患其失,又何处心于其间哉.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夫翼大则难举,故搏扶摇而后能上,九万里乃足自胜耳.既有斯翼,岂得决然而起,数仞而下哉。此皆不得不然,非乐然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抢榆枋而止.此比所能则有闲矣,其于适性一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此皆鹏之所凭以飞者耳.野马者,游气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今观天之苍苍,竟未知便是天之正色邪,天知为远而无极邪.鹏之自上以视地,亦若人之自是天.则止而图南。

#坤卦#国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