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是谁?不是联韩魏灭智的赵襄子,是赵鞅

2020-07-20新闻3

文|飞鱼说史

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是以王道遂用不兴,生物曰:非威不立,非势不行。——(西汉)刘向《战国策·原序》

春秋,礼崩乐坏,诸侯并起,有五霸之能。

战国,国异政教,兵革不休,有七雄之称。

但春秋不止五霸,战国也不止七雄,春秋战国大分裂的表象下,其实正在孕育社会制度的大变革,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春秋战国是东周时期的前后两段,从根源上讲,春秋战国算是一个整体,至于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最被大众认可的是三家分晋,即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掉智氏,晋国公室已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面对韩赵魏三家士大夫的请求,没有实力的周天子顺势把他们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彻底瓜分了晋国公室,中原大地上才在名义上彻底形成了七个实力较强诸侯国相互争霸称雄的竞争格局,实质上从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后已成竞争格局,这里暂不论。

说起三家分晋,就绕不过去晋国,因为晋文公曾称霸中原,曾经如此强大的晋国为何会分裂?起因只是1件看似无不足道的“家事”。

而挑起晋国分裂的是晋国六卿中的赵氏。

那么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是谁呢?其实不是联韩魏灭智的赵襄子,而是赵襄子的爹赵简子赵鞅,也正是因为他处理的一件家事导致了晋国长达八年的分裂战争,这件事我们还得慢慢说。

赵鞅究竟是谁?

晋国传到晋昭公的手里时,公族的势力已经大为衰弱,卿大夫势力极强,而晋国正是被六个极为有权势的卿大夫瓜分了权柄,这六个卿大夫是范、智、韩、赵、魏、中行。

所以西汉刘向在《战国策》序中提到:六卿分晋,也就是六卿分晋国权力的意思,和后面的三家分晋,有着天壤之别,晋昭公时,赵氏的领导人就是赵简子赵鞅。

可能有些小伙伴对这个人还是比较陌生,那么说赵氏孤儿总会有点熟悉了吧,当然他不是里面的那个孤儿,那个孤儿叫做赵武,而赵鞅是他的孙子。

言归正传,我们接着说赵鞅,赵鞅可以说春秋末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尤其是他专政时期进行的改革,可以说为后来战国时期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开创了先河。

赵鞅处理的“家事”。

介绍完了赵鞅,我们接着说赵鞅为何会导致晋国内战,赵鞅是赵氏宗族的领导者,自然在族中说一不二,在公元前497年前后,赵国固若金汤的晋阳城建好了,可不要小看这座城,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里,两次帮助赵国避过了灭顶之灾,而这座城的修建者叫做董安于,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下次再说。

晋阳建好了,不能没有人啊,不然城池的意义也就没有了,于是赵鞅命令自己的族弟赵午从邯郸迁来500户,赵午就有意见啊,毕竟人口也是财富,更何况赵午和赵鞅的血缘关系已经算出了五服,属于那种八竿子才能打着的亲戚,但毕竟赵鞅是名义上的赵氏掌门人,赵午不得不听。

但赵午这人有意思,他带着要迁往晋阳的500户,转而去进攻东部的齐国,想着从那里抢一些人口送去晋阳,结果以卵击石,赵午非但没有抢到齐国的人口,还碰了一鼻子灰,随后才带着被打败的人口去了晋阳。

赵鞅一听,当即就火了,他认为赵午这是自作主张用自己的财产胡乱进攻,于是以他不听命令为由,杀了送人到晋阳的赵午,这事是家事吗,说起来是,但究竟是不是,取决于一个人的看法,这个人不是晋国有权的卿大夫,而是没有权的晋公。

家事升级为国事。

赵鞅杀了赵午,有一个人却不干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是赵午的儿子赵稷,于是带着愤怒他反动了邯郸叛乱,这时候赵鞅还是没有在意,于是上书晋公室请求平定叛乱,晋公还给予了支持,事情到这,你是不是觉得赵午没脑子呢?先别急着下结论,因为赵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的背后是六卿之二的范家和中行家,为何这两家选择支持赵稷呢?很简单,因为他们是近邻,还是连亲,赵午和这两家的关系远远要比赵鞅近,并且这两家直接去找名义上的老大晋公,请求剿灭赵鞅,并且搬出了晋国的法律条文,始祸者死。

那么什么是始祸者呢?其实就是在国家挑起战争的人,范氏和中行氏认为赵鞅的做法完全符合这个标准,晋国名义上的老大,一听觉得也是,于是就给赵鞅扣上了这顶帽子,让范氏和中行氏进攻晋阳的赵氏。

结果两家打一家打了很久愣是没把晋阳攻破,另外六卿中智氏、韩氏、魏氏觉得不能让范氏和中行氏吃掉赵氏而做大,于是三家的卿大夫又找到了晋国的老大,说既然始祸者死,那么范氏和中行氏也符合这个标准。

晋公听了真是头大,又无可奈何,于是让这三家去讨伐范氏和中行氏,结果局面变成了四比二,范氏和中行氏被打败,提前退出了这场分晋的游戏,此后赵氏在赵鞅的带领下愈发强大,不可一世。

飞鱼说:

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是谁?不是联韩魏灭智的赵襄子,而是赵鞅,范氏和中行氏被打败之后,晋国开启了智氏主内,赵氏主外的格局,赵鞅在晋国内连续挫败范氏和中行氏的残余势力,彻底把他们赶出了晋国。

公元前493年,智家的当家人智文子去世,赵鞅也揽过了内政,此后赵国开启了赵鞅内外兼修的政治局面,并且赵鞅的专权长达17年之久,赵鞅也成为了晋国名副其实的正卿,所以说赵国基业的开创者是赵鞅,亦合情合理。

曾经强大的晋国为何会分裂?起因只是1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家事”,这件事就是赵鞅处死赵午,但最后事情却发展成为了晋国内部六卿混战,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家事,赵鞅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晋国”。

自古兴衰虽无常,却有据可循,晋国的分裂混战其实只是后来战国形势的一个缩影,公室或者王室的衰落,背后的推动者其实不是哪一个人,而是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度崩塌、封建制度确立,已具不可阻挡之势。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