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胡远满 斑块级别指数

2020-10-06知识4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的理事成员 第六届名誉理事长孙鸿烈、石玉林第六届荣誉理事名单(19名)蔡述明 陈传友 陈泮勤 顾家裕 关凤峻 何 岩 李 周 李晶宜李世奎 林学钰 刘世荣 潘盛洲 宋乃公 孙九林 张 本 张正敏郑 度 周荣汉 朱鹤健第六届理事会领导名单理事长:刘纪远常务副理事长:成升魁副理事长:王浩、李善同、张福锁、陈曦、郑凌志、高琼秘书长:沈镭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名单(41名)成升魁 陈 曦 陈发虎 陈健飞 邓国平 邓 伟 董锁成 段金廒杜 耘 封志明 黄铁青 高 琼 高 峻 何贤杰 李善同 李晓兵林振山 刘纪远 刘彦随 林家彬 任建兰 任志远 史培军 沈 镭石敏俊 孙佑海 王 浩 谢高地 夏 军 杨桂山 杨存建 杨玉盛张福锁 张文开 郑凌志 郑新奇 赵惠新 周启星 周寅康 周宏春庄大方第六届理事会名单(121名)成升魁 陈 曦 陈发虎 陈健飞 陈士林 陈新平 查良松 崔 彬曹新元 曹 霞 丁永建 邓 伟 邓国平 杜 耘 段金廒 董锁成董德明 封志明 高 琼 高 峻 谷树忠 胡远满 胡宝清 何贤杰黄铁青 黄敬峰 黄河清 黄璐琦 黄贤金 江荣风 纪昌明 李善同李天宏 李小地 李小娟 李晓兵 李玉江 李青丰 林家彬 林建平林振山 刘纪远 刘高焕 刘红玉 刘雪华 刘彦随 刘玉桥 廖和平龙花楼 马金珠 。

求论文参考文献 森林潜在分布 到知网里找呀,不过方面的研究还真不多.[1]牟艳玲.中国北方森林潜在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D].兰州大学:兰州大学,2010.[2]戚鹏程.基于GIS的陇西黄土高原落叶阔叶林潜在分布及潜在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兰州大学,2009.[3]张志东.景观水平上的海南岛热带天然林功能群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4]王静.多空间尺度下马铁菊头蝠生境选择与空间分布预测[D].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2009.[5]张志东,臧润国.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林景观中主要木本植物关键种的潜在分布[J].植物生态学报,2007,(6).[6]吴旭东.青海云杉林对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径流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7]董卓瑶,欧阳琰,李航,王磊,赵德华,安树青,刘世荣.基于BIOME4模拟未来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生物群区的分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蒋霞.西北干旱区多种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潜在分布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9]吴翼.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GAP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2009.[10]张志东,臧润国,丁易.海南岛霸王岭。

斑块级别指数 斑块的形状、大小及数量是描述景观的几个重要指标,可从这几个指标的变化来揭示研究地区森林景观恢复过程中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其中斑块的几何形状是景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野生生物生境,森林经营,木材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目前研究景观斑块形状的量化指标主要有形状指数和分维数。一般认为,形状指数可用来分析景观中斑块的形状特征,但不能提供斑块复杂性的直接度量;分维数可用来刻划斑块边界形状随尺度而变化的方式(胡远满等,1999;郭晋平等,2000),研究自然界中的物体和空间格局特征。景观要素的斑块特征既取决于斑块所处立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斑块群落特征,又取决于斑块演替阶段和干扰状况(马克明等,2000)。因此,森林景观变化必然要表现为森林景观斑块规模、数量和形状的变化,进而产生新的景观整体结构和功能,这种循环反馈控制过程是景观再生产过程的基础(常学礼等,1996)。下列公式中,Ai为i景观组分总面积(m2),aij为i景观组分某斑块面积(m2),n为i景观组分的斑块数量,Pij为景观组分某斑块周长(m),hij为从某斑块到同类斑块的最近距离(m)。在计算景观尺度的格局指标时,对公式要做相应变动。邻近度指数和。

#景观生态#李秀珍#中国科学院#景观格局指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