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临安水邱氏之墓 越窑瓷器的特点

2020-10-06知识9

吴越国王陵和临安城遗址在不在一起 不在;临安吴越国王陵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锦城镇和玲珑镇,为五代(公元907年-960年)吴越国陵墓。陵墓包括吴越国第一代国王钱缪墓、吴越国第二代国王的王后马氏墓及钱缪的父母钱宽、水邱氏墓。临安城遗址位于杭州市南部凤凰山麓,是南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年)定都临安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的宫城禁苑。元时遭火焚毁过半,至明代渐成废墟。现皇城遗址为省军区后勤部仓库、市气象局和居民住宅所覆盖,尚存的北宫城墙长一百多米,东宫城墙长五百米。在大内中心部位还发现有很大的夯土台基,遗址周围尚存许多五代至元代的遗迹和遗物。

临安水邱氏之墓 越窑瓷器的特点

唐五代秘色瓷的历史传承 一九八七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出土越窑青瓷,器形有瓶、碗、盘、碟等。瓶为八棱形,小口,细长颈,颈与肩转折处饰三道弦纹,圈足浅,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8厘米。碗均为五花瓣口,分浅形与深形两种,浅形平底内凹,底部留有一周支钉烧痕,口径为22.4厘米,高 6.8厘米,底径9.5厘米。深形碗圈足较高微外撇,高为9.4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 9.9厘米。盘亦均为五花瓣口,平底内凹,底部留有一周支钉烧痕,口径20.1~25.2厘米。另外还有 2 件漆平脱银秘色瓷碗。这些器物制作精工,以青绿釉为主,与陆龟蒙《秘色越器》诗所描述的釉色相合。这一发现不仅提供了秘色瓷的标准器物,而且由于法门寺塔的地宫闭封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表明秘色瓷烧造时间的上限不迟于此时,较之浙江临安晚唐钱宽墓、水邱氏墓出土的越窑青瓷要早30年左右。杭州和临安墓葬出土的越窑青瓷以青黄釉为主,青绿釉所占比重直至五代时才逐渐增大。这次法门寺出土的时代较早的越窑青瓷,以青绿釉器为主,包括少数青黄釉,并出现了银加金银装饰,说明早期秘色瓷既包括青绿色釉,也包括青黄色釉在内。另外用金银装饰瓷器也并不是从钱氏君臣奢侈成风才开始的。青瓷的烧制往往是同窑不同。

临安水邱氏之墓 越窑瓷器的特点

唐代金银器皿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在唐代金银器皿里,饮食器数量很多,前期主要以酒器为主,后期主要以茶具为多。胡瓶是唐代文献中常见的瓶式,河北宽城和内蒙古敖汉旗都有出土。与胡瓶类似的是长流口的高体执壶,因其流口的形状酷似仙鹤,也叫鹤嘴瓶,虽然未见实物出土,但从房陵公主墓的壁画中可见其形貌。像生的造型也很多,如河南偃师李景由夫妇墓出土的蚌形小盒,辽宁喀喇沁旗(今属内蒙)发现的双鱼形壶,丹徒丁卯桥窖藏和临安水邱氏墓中的荷叶形银盖等。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了一件龟负“论语玉烛”筹筒,造型以龟为座,龟背负一柱形筒,筒腹錾刻龙凤和卷草,龙凤之间有一长方框,内刻“论语玉烛”字样,筒内放置刻有《论语》章句的酒令筹50只,筒盖形如荷叶,钮如荷蕾,既雅且俗,十分有趣。

临安水邱氏之墓 越窑瓷器的特点

#文物#临安#秘色瓷#考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