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果蝇三号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2020-10-06知识4

果蝇3号常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以下均不考虑交叉互换). (1)由于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1:1,F1非裂翅果蝇自交,F2均为非裂翅,所以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F1裂翅果蝇自交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的理论比例为3:1,而实际比例接.

果蝇三号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请回答下列关于果蝇遗传的问题.

果蝇三号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果蝇3号常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设相关基因为A、a).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以下均不考虑交叉互换). (1)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1:1,相当于测交实验,显性性状是杂合子,隐性性状是纯合子,F1非裂翅果蝇自交,F2均为非裂翅,说明非裂翅是隐性性状,则显性性状是裂翅;F1裂翅果蝇是.

果蝇三号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2014?四川模拟)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 (1)杂合体说明基因型是Aa,含有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实质就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在该对染色体上的控制不同的基因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A纯合致死,因此其控制的卷翅基因频率是逐渐下降的.(3)因存在平衡致死即AA或BB纯合致死,根据他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而AAbb和aaBB会致死,因此后代不会有纯合子,都是杂合子AaBb.故子代基因型和亲代基因型都一样,A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4)由题意可知雌性亲本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_两种配子或一种配子:如果没有决定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配子个体产生的abD一种配子,F1中卷翅基因型都是AabbDD,自由交配后,AA纯合致死,Aabb:aabb=2:1.如果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F1中的卷翅基因型是12AabbDD和12AabbDd,F1中的配子有14abD、12AbD和14abd,F2子代中卷翅AabbD_:野生aabbD_:新性状aabbdd=(14×12×2+12×12):(14×14+14×14×2):(14×14)=8:3:1,即卷翅:野生:新性状=8:3:1.故答案为:(1)不相同 不遵循(2)下降(3)100%不变(4)卷翅:野生=2:1 卷翅:野生:新。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 C

(16分)果蝇3号常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杂交实。 (16分)(1)显??? 裂翅基因纯合致死?? (2)杂合子?? (3)野生型??? A和D??? 裂翅??? 卷翅???? 4? (4)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①由于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1:1,F1非裂翅果蝇自交,F2均为非裂翅,所以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F1裂翅果蝇自交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的理论比例为3:1,而实际比例接近2:1,其原因最可能是裂翅基因纯合致死.②由于3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基因(b),且隐性纯合致死,所以将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此裂翅品系的果蝇虽然均为杂合子,但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因此裂翅基因能一直保留下来.(2)①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是灰身与黑身,原因是两组实验所得F1中无论雌雄均为灰身,与性别无关.②灰身与黑身杂交,不管是正交、反交,F1结果都是不管是雌雄都是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灰身由A控制,黑身由a控制.长翅与残翅杂交,正交、反交后代结果雌雄不一致,长翅比例更大,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长翅由B控制,残翅由b控制.实验二的亲本为aaXBXB与AAXbY,F1为AaXBXb与AaXBY,F2一共有3×4=12种基因型,灰身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A_XB_(34×34=916).③若其基因组成中含两个显性基因AAa,与aa杂交,AAa会产生三种配子A(26)、a(16)、。

#科普#x染色体#显性基因#性状分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