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青海“宅经济”,市场大有可为

2020-07-20新闻7

2020年,随着时间的推进,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了常态化,但考虑到安全等综合因素,居家仍然是很多民众的首选,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线上“宅经济”异军突起,成为了我省消费市场的主战场。不论吃、穿、住、用、行……都可以宅在家中通过“线上”解决。

数据显示,4月,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78.36万件,同比增长21.55%;5月,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91.28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5.65%。快递业是“宅经济”的重要支撑,而快递业务量的一路飙升,不仅表明了目前市场对快递业的需求量大增,更折射出我省“宅经济”的庞大市场。

有专家表示,以“不出门消费”为核心的“宅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并由此催生、壮大了一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线上新业态,也为传统产业打开了新的大门,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定“大有可为”。

一次不同寻常的远程“会诊”。通讯员 陈慧 摄

王连忠在网上销售虫草。 本报记者 芈峤 摄

青海青绣产品直播中。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提供

在青海师范大学菜鸟驿站,同学们排队进行无接触快递取件。本报记者 谭梅 摄

覆盖面广,涵盖各行各业

3月15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许多线下小吃店关门歇业,而形成对比的是线上“西北特卖”店忙碌发货的场景。

“最近咱们西宁的各大实体小吃店生意清淡,但我这店铺却忙得不可开交,光青海酿皮一天就能发货40多单。”西北特卖的老板刘畅忙着采购、发货,丝毫感觉不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生意的影响。

同样在西宁经营的网上店铺“青海糖小饼烘焙生活馆”,借助“宅经济”的火爆和我省宅家百姓对烘焙的热爱,迎来了生意上的顶峰,店铺粉丝数冲破2万大关,日发单量突破100件。店铺老板正在为销量暴增带来的人手不够、仓库面积小等问题担忧。

7月8日上午7时,还在青海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进货的莫家街菜市场摊主小刘,几声“叮咚”的手机提示音后,打开美团App的他已经收到两笔蔬菜订单。“新进的蔬菜还没上架,这网上已经开张了,我看要是线上蔬菜卖得好,以后我就不用开实体店了。”半开玩笑的小刘,一大早看着手机上的订单笑开了花。

另一边,两岁的米奇在电视上正跟着早教老师高兴地上着音乐课,据米奇妈妈说:“现在还是担心去早教教师那里上课,造成孩子的交叉感染,为此专门买了线上早教课程,而且效果也很不错,孩子上得很开心。”

从饮食到穿衣,从教育到健身,从医疗到娱乐……“宅经济”可谓贯穿了各行各业,在街道店铺遇冷的表象下,实际上是线上销售的异常火爆。

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严维青认为,“宅经济”是一种“破坏式创新”,人们的消费需求被重塑,同时,为深居内陆的青海打开了新的大门,在数字化转型下,线下单一渠道转变为全渠道模式,也为巨大的市场带来了无限可能。

纵深度大,实现全民参与

事实上,“宅经济”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消费市场出现,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火爆,是因为在形势的倒逼下“宅”成为一种更为广泛的生活状态,不分受众、人人平等的业态模式使得全民参与其中,享受其带来的红利,同时也为“宅经济”带来了强大的市场张力。

海东市乐都区中坝藏族乡红庄沟村的王连忠就是“宅经济”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2015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因为接触到了互联网,通过网上销售虫草和农副产品,一个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不仅实现了脱贫,更成为了本村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全村村民将本村农副产品销往全国。

“原来文化程度低只能外出打零工,一天收入80元左右,线上销售不看学历不看长相,只要产品好肯学技术就能赚钱。今年就待在家里目前已经实现收入30万元。”王连忠坐在炕头通过手机联系着生意。

此外,同在海东市主要经营青绣绣品的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自去年淘宝主播薇娅为青海“青字号”青绣产品带货712.1万元后,找到了销售的新途径。

“自从尝到网络销售的‘甜头’后,企业马上转变经营模式,快手、拼多多、抖音都成了我们的销售平台,绣娘亲自站台,展示青绣制作过程,网上关注度极高并且销售火爆,自从网销以来企业盈利1000多万元。”企业负责人苏晓莉说。

不论是上市企业还是全职宝妈或是田间劳作的农民,只要有意愿,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严维青认为,正是因为有全民的参与,有数字化打下的基础,有各行各业的渗透,让中国“宅经济”发展宽广,也让数字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特殊时期展现出了强劲的活力,为市场带来了无限可能。

政府主导,“下半场”全力开启

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宅经济”,刺激消费回暖,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为此受益,我省多个政府部门参与主导,让“宅经济”“下半场”全力开启。

端午小长假期间,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黄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费季暨端午消费周启动仪式”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设立新媒体直播间,把网络直播植入现场消费场景,线下活动引流,线上直播发力,深度发掘市场消费潜力。

活动期间,网上直播间人气爆棚,许多网友也主动参与到网红主播“带货”过程中,一起线上直播为青海“代言”,线上线下互动热烈。活动三天累积直播在线人数465万人次,在线成交额15.2万元,线下成交额5万元,订单数2万余个。

当天参与其中的西宁市民王先生颇为惊叹:“现场直播带货还是第一次见,既在线宣传青海文化,又引流线下消费,释放市场活力,助力脱贫攻坚。”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直播效果,我省还在加大网络直播专业人士的培训。6月30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电商中心组织有意向开设快手小店及直播带货的电商服务站点和电商企业人员,进行快手小店开通、直播及运营等培训。围绕“电商直播的意义、直播平台分析、如何做好一场直播以及快手小店开通”等内容进行。

为了打通“宅经济”“最后一公里”,让田间农副产品或者青绣绣品外销和生产生活用品下乡更通畅,我省明确到2022年底,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刘雅君为此认为,“宅经济”潜力巨大,真正是一座“金矿”,可深入挖掘。政府等职能部门应当加以引导在为全民参与创造好的条件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让青海“宅经济”走出更多优秀人才,留住更多顾客,让青海的各式“青字号”产品走得更远。

作者:芈峤 来源:青海日报

#新冠肺炎_社会#早教#主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